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古》
《怀古》全文
唐 / 李涉   形式: 古风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0)
翻译
孔子还未到鲁国,多次在渡口感到迷茫困惑。
他满怀教育天下的心愿,心情抑郁无法舒展。
一旦遇到知心的话语,四方世界才开始热闹起来。
直到今天,众多帝王的法则,谁不汲取他的智慧源泉。
注释
尼父:指孔子,因其弟子尊称他为‘夫子’,后世也常以‘尼父’相称。
适:前往,到达。
迷津:迷失方向或困难重重的地方,这里指仕途或人生道路。
教化:教导和感化。
纡郁:心情抑郁,难以舒展。
知己言:知心人的言论或理解。
万方:各方,天下各地。
百王则:历代帝王的法则或榜样。
挹:汲取,引申为学习或效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名为《怀古》。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去教化之心的怀念。

首句“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如孔子未及时到达鲁国传道的遗憾,以及自己在追寻古道过程中的困惑和疲惫。这里的“尼父”指的是孔子的尊称,表明诗人对孔子思想的敬仰。

接着,“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传播教诲、弘扬道德的渴望与无奈。这里“教化心”是指诗人想要继续和发扬古代圣贤的教育思想,而“纡郁不能伸”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愿望被现实所压抑,难以实现的苦恼。

第三句“我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诗人通过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和对话,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思想上的解脱。这里“知己”指的是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思想的人,“万方”则象征着广阔无边的世界,而“喧喧”则形容了心中充满了欢愉和希望的声音。

最后,“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君主以及他们所建立的制度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在这里“百王”指的是历代帝王,而“孰不挹其源”则意味着无论哪个朝代,都是从古圣先贤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思考,以及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困境与希望。

作者介绍
李涉

李涉
朝代:唐   字:不详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生辰:约806年前后在世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猜你喜欢

寄第五尊师

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

只说泊船无定处,不知携手是何人。

朱黄拣日囚尸鬼,青白临时注脑神。

欲访先生问经诀,世间难得不由身。

(0)

途中逢刘知远

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

只言无事贵,不道致身闲。

别渚莲根断,归心桂树顽。

空劳钟璞意,尘世隔函关。

(0)

比红儿诗·其三十

照耀金钗簇腻鬟,见时直向画屏间。

黄姑阿母能判剖,十斛明珠也是闲。

(0)

送薛大入洛

惊年嗟未极,别绪复相依。

雁随春北度,人共水东归。

夜月临轩尽,残灯入晓微。

哀怨一罢曲,幽桂徒芳菲。

(0)

诗偈·其一四○

欲得真成佛,无心于万物。

心如镜亦如,真智从如出。

定慧等庄严,广演波罗蜜。

流通十方界,诸有不能疾。

报汝学道人,祇么便成佛。

(0)

诗偈·其一三一

识若不受尘,心亦不颠狂。

妙智作心师,名为破有王。

须臾證六度,动用五种香。

此即真极乐,亦是真西方。

释迦无量寿,同居此道场。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