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第五尊师》
《寄第五尊师》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

只说泊船无定处,不知携手是何人。

朱黄拣日囚尸鬼,青白临时注脑神。

欲访先生问经诀,世间难得不由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ūnshī
táng / luóyǐn

tiáoyānyuèjiǔyīnxúnqiújiǎnlún
zhīshuōchuándìngchù

zhīxiéshǒushìrén
zhūhuángjiǎnqiúshīguǐqīngbáilínshízhùnǎoshén

访fǎngxiānshēngwènjīngjuéshìjiānnányóushēn

鉴赏

这首诗是罗隐在唐朝所作,名为《寄第五尊师》。从鉴赏角度看,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厚造诣与精神追求。

"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其中“苕溪”指的是偏远自然之地,“烟月”表现了时间的悠长和环境的宁静;“野鹤”则象征着清高脱俗,穿着简单而不失庄重。诗人通过这种景物描写表达了一种寂寞与孤独的情怀。

"只说泊船无定处,不知携手是何人。"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游离四海,无所依傍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伴侣身份的迷茫和不确定感。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归宿与伴侣的渴望。

"朱黄拣日囚尸鬼,青白临时注脑神。" 这两句则是对佛学修行的一种描写,其中“朱黄”、“青白”可能指的是不同色彩的药物或丹砂,用以比喻对身体与精神的修炼;“拣日囚尸鬼”暗示了世间欲望和烦恼的束缚,而“临时注脑神”则表达了一种通过冥想或其他方式达到心灵净化和精神提升的修行状态。

"欲访先生问经诀,世间难得不由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对于获得这方面指导的困难。其中“先生”指的是有深厚佛学造诣的师傅,“经诀”则是佛教中的重要知识和修行秘法;“世间难得不由身”强调了个人努力和自我实践在追求知识与智慧过程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内心世界以及精神追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向往佛学智慧的心灵旅程。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漫题二首·其二

仕者必期通,隐者必期高。

麋鹿或可群,肉食安可饕。

圣人履中正,白首济川舠。

悠悠荷篑者,果识圣心劳。

浮云驰白日,黍稷生蓬蒿。

饭蔬食饮水,曲肱谢游遨。

汶上去不顾,陋巷贫绝交。

徒闻武城宰,割鸡以牛刀。

(0)

答张内翰廷祥书括而成诗呈胡希仁提学

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

眇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

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

至无有至动,至近至神焉。

发用兹不穷,缄藏极渊泉。

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

学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缠。

本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

戒慎与恐惧,斯言未云偏。

后儒不省事,差失毫釐间。

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

(0)

挽杨尚书

滇南江右著华勋,八座连登不愧心。

叔达谠言扶社稷,乐天高节在山林。

一簪白发俄观化,四海苍生绝望霖。

我沗相知重伤感,紫阳南望泪沾襟。

(0)

谢刘廷振员外刻图书·其二

同着宫袍谒建章,怜君久滞鬓毛苍。

凤巢阿阁终呈瑞,玉蕴昆山已露光。

当道岂能私用舍,老天先自定行藏。

圣明早晚求恬退,高步岩扉重显扬。

(0)

题聚奎楼·其一

腰横博带气横秋,仿古抡材共倚楼。

杨子从来识词赋,魏公元薄快恩雠。

疏帘秀捲青山入,高栋光依白日浮。

闻道边尘犹未洗,欲升豪杰挽河流。

(0)

拙斋为冯泰题

世俗多尚巧,冯生志守拙。

巧或取机祸,拙岂见颠蹶。

先圣有嘉言,如愚且欲讷。

藏修务实践,庶以光阀阅。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