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与历史文化的交织画面。开篇“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两句,以蜀地(今四川一带)的古柏和神话中的龙蛇形象,把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权力的尊贵。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两句,则转换了视角,从宏大的自然景观转向更为具体的人文记忆。惠陵东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人物的陵墓,这里通过“老向”的字眼,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思和怀念。
接下来的“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两句,更进一步地将这种怀旧之情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冯异和召公都是古代著名的人物,这里通过“大树”和“甘棠”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和不忘历史的态度。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象的描写。叶子在细雨中凋零,树枝在海边鹏鸟的鸣叫声中摇曳,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两句,又回到了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沉思。玉垒和金刀都是古代文物的象征,这里通过它们的描写,诗人似乎在思考历史的长河,以及那些曾经辉煌的事物最终都会过去。
最后,“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两句,则以疑问的方式结束了这首诗。这里的“师表”可能指的是古代用来记录军事行动或是朝廷重要文件,而“昭融”则是一个人物的名字,或者某种历史事件的名称。这两句似乎是在询问谁能像过去的英雄们那样,留下不朽的事迹,或者是对某个具体历史问题的探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怀旧情怀和对英雄事迹的无限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