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机减样织连钱,翻入花丛遍两川。
捧日微忱心更小,朝阳正色照无偏。
寸阴一过金茎侧,片缬初裁紫佩悬。
身是锦官非学制,园夫红女自婵娟。
蜀机减样织连钱,翻入花丛遍两川。
捧日微忱心更小,朝阳正色照无偏。
寸阴一过金茎侧,片缬初裁紫佩悬。
身是锦官非学制,园夫红女自婵娟。
这首《锦葵》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蜀地织锦的工艺与美感。
首句“蜀机减样织连钱”,以“蜀机”点出蜀地织锦的传统技艺,以“减样”形容织法的精巧,将织锦比作连串的钱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织锦的精美与价值。接着,“翻入花丛遍两川”一句,将织锦的图案比喻为花朵,遍布于四川的山川之间,不仅展现了织锦的广泛使用,也暗示了其艺术魅力的深入人心。
“捧日微忱心更小,朝阳正色照无偏”两句,运用象征手法,以“捧日”和“朝阳”来表达对织锦工艺的赞美之情,同时暗含着织锦工艺如同太阳一般公正无私,无论在何处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光彩。
“寸阴一过金茎侧,片缬初裁紫佩悬”描绘了织锦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从时间的流逝到织锦的裁剪,再到最终的悬挂展示,每一环节都充满了匠人的细心与耐心。这里“金茎”可能是指织机上的某些部件,而“紫佩”则可能是织好的锦带或装饰品,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织锦工艺的复杂与精细。
最后,“身是锦官非学制,园夫红女自婵娟”两句,以“锦官”指代织锦的生产者,表达了对织锦工匠们高超技艺的认可与赞美。同时,通过“园夫红女”的形象,展现了织锦工艺背后劳动人民的辛勤与美丽,强调了织锦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人类智慧与美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锦葵》通过对蜀地织锦工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艺术价值与工艺之美,也蕴含了对工匠精神的颂扬与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才闻使君来,忽见使君归。
薇垣三月席未暖,扁舟又觅桃花溪。
宦途汗漫靡终极,钟鸣漏尽行俱迷。
君投归疏脱世网,从此不受樊笼羁。
生平清操老更厉,长松偃蹇淩霜威。
兼金临别有常赠,形之公牍无惭词。
归囊峻却匪沽激,不忍素质沦于缁。
始知琴鹤非浪语,古人今人堪等夷。
惠风吹衣百鸟噪,蕨粉正腻黄鸡肥。
君还旧墅且行乐,俯仰何愧天人知。
寸阴曾闻当尺璧,晚景馀阴尤可惜。
霜髯鬖鬖照璚卮,莫遣分阴竟虚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