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生物对主人归来的欢庆之情,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则是对诗人新居环境的描绘,表明诗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安顿下来,并且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两句中,“野麋”指的是野生的小动物,而“驯杖履”则是形容这些小动物对诗人无所畏惧,亲近而不害怕。"幽桂出榛菅"则描绘了山中的桂树在岩石缝隙中顽强生长的景象,这些自然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两句“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精心打理,以及对这片山野的深厚情感。"山公"在这里指的是隐居于山中的士人,而"亦爱山"则强调了这种情感是相互的,山林不仅给予了诗人安宁的生活,也收获了诗人的喜爱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主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