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眼登临清旷,水心楼阁峥嵘。
欲见普门大士,菰蒲影里钟声。
尘眼登临清旷,水心楼阁峥嵘。
欲见普门大士,菰蒲影里钟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名为《题慈感寺极目轩》。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心境和他所描绘的景象。
“尘眼登临清旷”一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情景。“尘眼”指的是凡俗之眼,而“清旷”则是一种开阔而清新之感。这里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水心楼阁峥嵘”,则描绘了一幅水边楼阁的画面。“水心”指的是水边或心灵深处,“楼阁”代表着高耸的建筑物,而“峥嵘”则形容了它们的层叠和错落有致。这两句交织出一副宁静而美丽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对于心灵寄托的向往。
第三句“欲见普门大士”,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佛教智慧的追求。“普门”是指广布恩惠给予众生的意思,而“大士”则是对佛教中修行境界高深者的一种尊称。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宗教情感,也反映出他对于生命意义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最后一句“菰蒲影里钟声”,则描绘了一幅寺庙内外的宁静场景。“菰蒲”是指水生植物,常用来形容水边环境,而“影里钟声”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心灵得以净化和平静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佛教智慧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股超脱尘世、向往清净之境的意境。
瓦缶固已无黄钟,雪曲岂混巴歌中。
石房巉岩自丘壑,兀坐赢得閒观空。
上人何从悟玄旨,了知是法非文字。
高高解穷千仞巅,深深能极九渊底。
岁晚相看正摇落,此身勿讶无锥卓。
归去凌霄古寺间,且听松风撼乔岳。
神巫善相人,壶子如湿灰。
扁鹊巧发药,季梁病弗治。
一形苟脱落,纯气固委蛇。
随火出石壁,泳珠没淫隈。
彼或蜩翼得,此犹沤鸟疑。
中心既怵殆,外物尽坑溪。
干壳即木叶,皮肤类婴孩。
远矣列姑射,吾为荣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