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晦机和尚韵送悟上人归径山》
《次晦机和尚韵送悟上人归径山》全文
元 / 行端   形式: 古风

瓦缶固已无黄钟,雪曲岂混巴歌中。

石房巉岩自丘壑,兀坐赢得閒观空。

上人何从悟玄旨,了知是法非文字。

高高解穷千仞巅,深深能极九渊底。

岁晚相看正摇落,此身勿讶无锥卓。

归去凌霄古寺间,且听松风撼乔岳。

(0)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行端所作,名为《次晦机和尚韵送悟上人归径山》。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悟上人与晦机和尚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悟上人归返径山的情景。

首句“瓦缶固已无黄钟,雪曲岂混巴歌中”以比喻手法,将悟上人的修为比作“黄钟”,而晦机和尚的教诲则比作“巴歌”,形象地表达了悟上人超越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接着,“石房巉岩自丘壑,兀坐赢得閒观空”描绘了悟上人修行之地的清幽与孤独,通过“兀坐”和“閒观空”的描述,展现了悟上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上人何从悟玄旨,了知是法非文字”进一步揭示了悟上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他不仅领悟了佛法的真谛,更认识到佛法并非仅限于文字,而是深藏于心,需用心去体会。

“高高解穷千仞巅,深深能极九渊底”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悟上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仿佛能够洞察宇宙的奥秘,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岁晚相看正摇落,此身勿讶无锥卓”在岁末之时,悟上人与晦机和尚相视而笑,面对自然界的凋零,悟上人内心却如磐石般坚定,不为外界所动。

最后,“归去凌霄古寺间,且听松风撼乔岳”描绘了悟上人归返径山的情景,他将前往那座古老的寺庙,继续他的修行之路,同时,他将聆听松风的吟唱,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悟上人修行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悟上人高尚人格的赞美与敬仰。

作者介绍

行端
朝代:元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猜你喜欢

徐君季纯常德教授廨中名一室曰如舟取东坡为宛丘诗而云也过之欲为赋诗意到辄书故不免杂出君居龙游故有盈川之句诗臞云者盖初未识而为簿公曾元之所言也凡五首·其一

知君雅趣在沧洲,游戏名斋亦以舟。

旧识盈川川上路,几时乘月下严州。

(0)

重过东湖二首·其二

敝车羸服豫章城,几向东湖得细行。

不但屡来人似识,白鸥相惯亦忘惊。

(0)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其一

西昌阀阅推曾氏,夫子家居仍旧溪。

我政结亭临水际,君行谁与共攀跻。

(0)

送刘克昌文显二首·其一

驿使相看合寄梅,日边消息几时回。

平生所积故已厚,九万不须风更培。

(0)

舣舟龙游

縠波亭下一维舟,小对秋风梳白头。

欲赋新诗欠时体,江河万古叹风流。

(0)

是夕有怀斯远二首·其一

沙如星射水流光,忆著南山步石梁。

秋兴日来知几首,可无南落雁成行。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