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尚驰骛,飘如风中篷。
上书争眩鬻,言语自称工。
谁欤持清节,乃见楚两龚。
黄尘随手拂,白日与心同。
有荣方觉辱,无屈岂求通。
誓追辽海鹤,插翅以相从。
举世尚驰骛,飘如风中篷。
上书争眩鬻,言语自称工。
谁欤持清节,乃见楚两龚。
黄尘随手拂,白日与心同。
有荣方觉辱,无屈岂求通。
誓追辽海鹤,插翅以相从。
这首诗《和陶渊明咏贫士(其三)》由元代诗人吴莱所作,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对坚守清节之士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举世尚驰骛,飘如风中篷”描绘了当时社会普遍追求功名利禄、浮躁不安的风气,将这种现象比喻为随风飘荡的篷草,形象地展示了人们在世俗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助。
接着,“上书争眩鬻,言语自称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中为了追求名利而进行的虚伪竞争,无论是通过上书争取利益还是言辞上的夸耀,都体现了人们在价值观念上的扭曲与迷失。
“谁欤持清节,乃见楚两龚”转折点,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坚守清廉节操之人的敬佩之情,将他们比作古代楚国的两位贤士——龚胜和龚舍,强调了在污浊世风中坚持自我、不为所动的高尚品质。
“黄尘随手拂,白日与心同”两句,诗人以拂去黄尘、与白日共存的意象,象征着坚守清节之人内心的纯净与光明,即使身处污浊之中,也能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影响。
“有荣方觉辱,无屈岂求通”则揭示了真正的荣辱观,即只有在获得荣誉时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在面对屈辱时不寻求通融,而是坚持原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与人格的深刻思考。
最后,“誓追辽海鹤,插翅以相从”以辽海之鹤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希望与那些坚守清节之人共同飞翔于理想的天空,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理想人格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归来忽踰年,两得逢至日。
长病盼春归,渐衰惊岁疾。
朝来命车禾水头,抚景何辞竹林游。
牵帷万峰成燕婉,俛仰已无千岁忧。
乃知此方山水奥,况闻先代芳迹留。
同宗同隐世莫得,世外招携不可即。
日晏梅花漾溪流,怅望冥鸿天外翼。
斗牛之墟真陆海,河伯献宝朝元宰。
珊瑚火齐光烛天,百年吐翕精灵在。
仲回突出尤崛奇,著书拟学樊宗师。
殷盘姬诰洞五内,灏灏噩噩搴陆离。
阆风浮游拾瑶草,赤水罔象搜玄珠。
人文浩荡踵今古,日月环行江海纡。
我今濩落抱铅椠,羡尔快斫生蛟螭。
酒酣瞠目兀相向,乾端坤倪恍摩荡。
荆蛮落照孤怀壮,扬眉击剑歌声上。
泰阶奕奕魁三象,石渠虎观排银榜。
万里风云歘俯仰,如君岂得终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