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峰新翠飞来,锦帆半波春江楫。
恰才回首,碧罗天净,弱云微抹。
咫尺苍茫,狂飙聚捲,怒涛喷雪。
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红一线,雷车制。
如此风波怎去。急回船,渡头刚歇。
野炉争拥,征衫未燎,薄寒犹怯。
辽日遗墟,金源旧事,断垣残堞。
有当年遗瓮,土花蚀绣,听渔人说。
晓峰新翠飞来,锦帆半波春江楫。
恰才回首,碧罗天净,弱云微抹。
咫尺苍茫,狂飙聚捲,怒涛喷雪。
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红一线,雷车制。
如此风波怎去。急回船,渡头刚歇。
野炉争拥,征衫未燎,薄寒犹怯。
辽日遗墟,金源旧事,断垣残堞。
有当年遗瓮,土花蚀绣,听渔人说。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变幻莫测的江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清晨山峰的新绿、江面上的锦帆与春波、以及随后的风云突变,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中“晓峰新翠飞来”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静止的山峰仿佛在空中飘动,充满了动态感。“碧罗天净,弱云微抹”则描绘了天空的纯净与云彩的轻柔,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咫尺苍茫,狂飙聚捲,怒涛喷雪”几句,通过“咫尺”与“苍茫”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与神秘。狂风骤起,怒涛翻滚,如同白雪般喷涌而出,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氛围。诗人对“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这一场景的描写,更是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
“红一线,雷车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雷电的壮观景象,犹如雷车在空中疾驰,留下一道红色的轨迹。接下来,“如此风波怎去。急回船,渡头刚歇”表达了面对如此恶劣天气时的无奈与急切,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野炉争拥,征衫未燎,薄寒犹怯”描绘了旅人在野外取暖的情景,虽有寒冷,但并未完全消散,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而“辽日遗墟,金源旧事,断垣残堞”则将视角拉远,引出了历史的痕迹,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多变,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吾州史君五十年,不曾召节来日边。
老夫送人作太守,不曾送人上九天。
玉皇去年选丁宽,遣来螺浦苏茕鳏。
玉皇今年唤渠还,州民遮道不得前。
文儒佳政万口传,近世能吏了不关。
道渠岂弟父母然,凛如冰霜照人寒。
道渠明断神一般,秋毫不扰田里安。
一州天下孰后先,要渠笔橐侍甘泉。
尚书履声再接连,更进一步百尺竿。
紫枢黄閤半武间,梅花满枝雪满山。
雪花能舞梅能言,满饯史君金玉船。
江船初上滩,滩水政勃怒。
船工与水斗,水力拦船住。
琉璃忽破碎,冰雪迸吞吐。
竟令水柔伏,低头船底去。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
却缘看后船,偶尔见奇处。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欲借微凉问万松,万松自热诉无风。
清晨秋暑已如许,那更斜阳与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