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龙吟二首·其二》
《水龙吟二首·其二》全文
清 / 高士奇   形式: 词  词牌: 水龙吟

晓峰新翠飞来,锦帆半波春江楫。

恰才回首,碧罗天净,弱云微抹。

咫尺苍茫,狂飙聚捲,怒涛喷雪。

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红一线,雷车制。

如此风波怎去。急回船,渡头刚歇。

野炉争拥,征衫未燎,薄寒犹怯。

辽日遗墟,金源旧事,断垣残堞。

有当年遗瓮,土花蚀绣,听渔人说。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变幻莫测的江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清晨山峰的新绿、江面上的锦帆与春波、以及随后的风云突变,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中“晓峰新翠飞来”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静止的山峰仿佛在空中飘动,充满了动态感。“碧罗天净,弱云微抹”则描绘了天空的纯净与云彩的轻柔,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咫尺苍茫,狂飙聚捲,怒涛喷雪”几句,通过“咫尺”与“苍茫”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与神秘。狂风骤起,怒涛翻滚,如同白雪般喷涌而出,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氛围。诗人对“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这一场景的描写,更是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

“红一线,雷车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雷电的壮观景象,犹如雷车在空中疾驰,留下一道红色的轨迹。接下来,“如此风波怎去。急回船,渡头刚歇”表达了面对如此恶劣天气时的无奈与急切,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野炉争拥,征衫未燎,薄寒犹怯”描绘了旅人在野外取暖的情景,虽有寒冷,但并未完全消散,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而“辽日遗墟,金源旧事,断垣残堞”则将视角拉远,引出了历史的痕迹,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多变,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高士奇

高士奇
朝代:清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高士奇早年家贫,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1676年)升为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 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死后,被追谥文恪。他平生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等。
猜你喜欢

送丁卿季吏部赴召

吾州史君五十年,不曾召节来日边。

老夫送人作太守,不曾送人上九天。

玉皇去年选丁宽,遣来螺浦苏茕鳏。

玉皇今年唤渠还,州民遮道不得前。

文儒佳政万口传,近世能吏了不关。

道渠岂弟父母然,凛如冰霜照人寒。

道渠明断神一般,秋毫不扰田里安。

一州天下孰后先,要渠笔橐侍甘泉。

尚书履声再接连,更进一步百尺竿。

紫枢黄閤半武间,梅花满枝雪满山。

雪花能舞梅能言,满饯史君金玉船。

(0)

残雪

残雪堆成山数重,悬崖幽窦玉玲珑。

如何借得仙人掌,擎取琼瑶三四峰。

(0)

东碛滩

江船初上滩,滩水政勃怒。

船工与水斗,水力拦船住。

琉璃忽破碎,冰雪迸吞吐。

竟令水柔伏,低头船底去。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

却缘看后船,偶尔见奇处。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0)

中元日早起

欲借微凉问万松,万松自热诉无风。

清晨秋暑已如许,那更斜阳与日中。

(0)

晚春曲

春欲归何处,流莺也不知。

只应江上水,暗与落花期。

(0)

过江游灵泉寺

徐卿才力已无双,几日飞书约渡江。

岸石有纹欺锦绣,野芦无数认旌幢。

酒投渤澥难招偶,诗筑长城欲受降。

玉麈清谈更通昔,定容寒月半侵窗。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