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船初上滩,滩水政勃怒。
船工与水斗,水力拦船住。
琉璃忽破碎,冰雪迸吞吐。
竟令水柔伏,低头船底去。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
却缘看后船,偶尔见奇处。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江船初上滩,滩水政勃怒。
船工与水斗,水力拦船住。
琉璃忽破碎,冰雪迸吞吐。
竟令水柔伏,低头船底去。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
却缘看后船,偶尔见奇处。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这首诗描绘了船只在激流险滩中行进的情景,展示了船工与水的斗争以及最终战胜自然力的壮观场面。通过对比琉璃和冰雪的脆弱与坚硬,以及它们被激流击碎的瞬间,诗人强调了水力之猛烈,同时也表达了人类智慧和勇气在面对大自然时所展现出的力量。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这两句表明了行船过程中的时间流逝以及克服困难的次数,由此可见诗人对于旅途经历的深刻体验和记录。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却缘看后船,偶尔见奇处。" 这几句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绘,传达了在激流中航行时的紧张与兴奋,以及偶然间捕捉到的美丽景致。
最后两句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暗示了前方仍有许多险滩等待挑战,但诗人并未表现出畏惧之情,反而显得坚定和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以及船工与水的斗争场面,展现了诗人的豪放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同时也映射出了当时社会对于开拓进取、战胜困难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