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逍遥咏·其十七》
《逍遥咏·其十七》全文
宋 / 赵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十洲洞府养神仙,岁说桑田屡变迁。

老子商周为柱史,刘安拔宅上青天。

名山隐遁非堪守,鍊药修真本自然。

想取仪形通感应,徒劳运智乱烹煎。

(0)
注释
十洲:指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
洞府:神仙的居所。
桑田:古代神话中指大海变为农田,形容世事变化。
屡变迁:多次变化。
老子:古代哲学家,道教创始人。
柱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重要史事。
刘安:汉淮南王,有升天传说。
拔宅:传说中能将整个住宅一起带上天。
名山隐遁:在名山中隐居避世。
非堪守:不能长久坚守。
修真:修炼成仙。
本自然:遵循自然法则。
仪形:外在形象。
通感应:与天地万物产生感应。
徒劳:白费力气。
运智:运用智慧。
烹煎:比喻修炼过程中的混乱。
翻译
在十个仙境般的岛屿中,神仙们悠然生活,岁月里海陆变迁不断。
老子曾在商周时期担任重要官职,刘安则传说能拔宅升天。
名山修行并非长久之计,修炼成仙本应顺应自然之道。
想要通过外在形象与天地相通,智慧运用却只会徒劳无功,混乱了修炼过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其十七)》。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借古人事隐喻当今之意、抒发胸臆的诗句。

“十洲洞府养神仙”,此句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生活场景,通过“十洲”与“养神仙”的描述,展现了一种隐逸求真的境界。这里的“神仙”并非指神话中的仙人,而是借古代道家修炼成仙之说,以此象征诗人追求超脱凡尘、达到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

“岁说桑田屡变迁”,这句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岁说”即年华易逝,“桑田”则是古代用以比喻时光更替的象征物。此处通过对历史沧桑、人事变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老子商周为柱史”,此句提及道家鼻祖老子(即李耳)以及古代的商朝与周朝。以“柱”比喻历史的支撑,表明诗人对于这段悠久而又重要的文化传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刘安拔宅上青天”,此句则是借用西汉末年道士刘安(即淮南王)的典故。据史料记载,刘安曾试图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但最终未果。此处提及“拔宅”、“青天”,或许在暗喻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名山隐遁非堪守,鍊药修真本自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修炼之法的理解与认同。这里的“名山”指的是著名的隐逸之地,“隐遁”则是指隐居避世的生活方式。后半句中的“鍊药”意指通过炼丹等方法来修炼成仙,而“本自然”表明诗人认为道家修炼应顺应自然,不可强求。

最后两句“想取仪形通感应,徒劳运智乱烹煎”,则是对前述修真之法的反思。这里的“想取”表达了诗人对于通过某种方式(如仪形)来实现心灵沟通的向往,而后半句则表现出对于这些追求方法上的自嘲与怀疑,认为过度运用智慧去理解或实践这些修炼之法反而会带来混乱和无效。

综观全诗,可见诗人通过对古代道家人物的提及和对修炼成仙理想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隐逸情怀与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这些修炼方法的反思与自嘲。

作者介绍

赵炅
朝代:宋

猜你喜欢

白鹿洞联

泉清可饮我欲隐;树老如此人何堪。

(0)

阎太夫人

贤母当耄耋之年,犹手抱遗经,教诸子春秋大道;

长公具显扬之愿,奈心摧慈线,泣孤臣风雨寒江。

(0)

挽曾纪泽联

前后卅五年,论两世推解恩情,称我心怀,当思图报;

纵横九万里,合四大部洲人众,如公父子,罔不知名。

(0)

挽张百熙联

廿年提挈倚东山,最难忘辽海余生,万里驰书索苏武;

去岁趋陪祝南极,恸从此竹林永诀,五云回首感阿咸。

(0)

挽郭嵩焘联

无才何敢附知音,念卅年来休戚相关,感激难忘君子德;

名世挺生繇运会,想千秋后声施聿者,景行长仰哲人征。

(0)

无题

岚气遥笼野;湖光远荡天。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