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种莲不成书此解嘲》
《种莲不成书此解嘲》全文
明 / 徐学谟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买地种莲花,莲芽喜渐长。

谓当朱明时,花开大于掌。

梅雨苦不休,澄潭集鱼网。

泛滥那可言,水浮莲叶上。

桔槔无所施,一望成泱漭。

为复伤其根,极目惟灌莽。

吾闻太华巅,其莲高十丈。

应有神物护,人力讵能攘。

种之已无法,况也非膏壤。

汨没安可论,徒然发深想。

仲尼逊老圃,而我顾用罔。

固知清净因,幽人所独赏。

一物虽细微,成毁良不爽。

花神杳莫招,吾将任所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尝试种植莲花的过程与结果,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买地种莲花,莲芽喜渐长”展现了诗人对种植莲花的期待与喜悦,莲花作为纯洁与美好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望。然而,“谓当朱明时,花开大于掌”一句表达了对莲花在盛夏开花的期待,却未明确指出实际开花的大小,留下了一丝遗憾。

接着,“梅雨苦不休,澄潭集鱼网”描绘了梅雨季节的潮湿与不便,暗示了环境对莲花生长的影响。随后,“泛滥那可言,水浮莲叶上”描述了水位上涨,莲花随水漂浮的情景,进一步突出了自然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制约。

“桔槔无所施,一望成泱漭”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无力感。“为复伤其根,极目惟灌莽”表达了对莲花根部受损的担忧,以及对一片荒芜景象的感叹。

“吾闻太华巅,其莲高十丈”引用传说中的莲花高度,与现实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浪漫色彩。“应有神物护,人力讵能攘”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人力有时难以对抗自然规律。

“种之已无法,况也非膏壤”强调了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指出即使尽力种植,也可能因为土壤质量不佳而失败。“汨没安可论,徒然发深想”表达了对失败的无奈与深思,同时流露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仲尼逊老圃,而我顾用罔”借用孔子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在种植莲花上的无能为力,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某些困境可能无法通过努力解决。“固知清净因,幽人所独赏”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与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一物虽细微,成毁良不爽”总结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强调了自然法则的不可违背。“花神杳莫招,吾将任所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顺应,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接受与放下。

整首诗通过对种植莲花过程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无奈与反思。诗中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徐学谟
朝代:明

(1522—1593)明苏州府嘉定人,字叔明,一字子言,号太室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后为荆州知府,景恭王之藩德安,欲夺城北沙市地,学谟力抗不予,为王所劾。下抚按逮问,改官。荆人遂称沙市为徐市。万历中,累迁右副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有《世庙识馀录》、《万历湖广总志》等。
猜你喜欢

署中闻莺·其三

藏叶身同柳,临风口学簧。

间关求友意,珍重托东后。

(0)

再与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探梅

忆昨探梅梅乍放,芳菲数日竟难支。

春疑太早输寒改,花自含情斗后期。

当眼已无迎客朵,别园犹有避人枝。

殷勤更订重开日,留得青尊为汝迟。

(0)

答周玉绳见寄·其一

书来字字见襟期,尚忆藜灯共署时。

敢向宦情论寂寞,所怜踪迹有参差。

秋风落木愁俱远,水国听鸿梦每迟。

见说出山心自懒,烟霞痼疾赖君医。

(0)

谢梁孝廉惠菊

今年秋事晚,十月未篱花。

何处孤芳色,分来处士家。

曲栏编蕊密,小径护枝斜。

采采南山见,餐英酒每赊。

(0)

留别诸从弟

五年池草梦,忍别故园春。

薄禄何关弟,长途累送人。

云山乡思远,梅柳客怀新。

莫数天边雁,同行万里亲。

(0)

苦雨

经旬怀不展,积雨笑天痴。

兀坐忘昏晓,閒愁感岁时。

潦田妨稼穑,门巷泛鸬鹚。

徙倚空庭晚,酣歌转自疑。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