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其四十四》
《诗·其四十四》全文
唐 / 拾得   形式: 古风

左手握骊珠,右手执慧剑。

先破无明贼,神珠自吐燄。

伤嗟愚痴人,贪爱那生厌。

一堕三途间,始觉前程险。

(0)
注释
左手:身体左侧的手。
骊珠:传说中的宝珠,比喻珍贵难得之物。
右手:身体右侧的手。
慧剑:象征斩断烦恼、愚痴的智慧。
先破:首先击败或克服。
无明:佛教术语,指缺乏智慧、不明白真理的状态。
贼:比喻侵扰人心的烦恼和无知。
神珠:这里指内心的佛性或觉悟之光。
自吐燄:自动发出光芒,比喻内在智慧显现。
伤嗟:哀叹、感慨。
愚痴人:缺乏智慧、不明事理的人。
贪爱:过度的欲望与执着。
那生厌:从不感到厌倦或满足。
一堕:一旦陷入。
三途:佛教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种恶道。
间:之中。
始觉:才开始意识到。
前程险:前面的道路充满危险,比喻人生境遇的艰难。
翻译
左手握着珍贵的宝珠,右手拿着智慧的利剑。
首先击破无知的盗贼,内在的灵性之珠自然闪耀光芒。
感叹那些愚蠢而痴迷的人,对贪爱从未感到满足。
一旦落入三恶道的苦难中,才醒悟之前的道路是多么危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拾得的作品,深刻地表达了佛家对人世间迷茫与痛苦的看破和救赎之道。开篇“左手握骊珠,右手执慧剑”形象鲜明,骊珠代表智慧,慧剑则是斩断无明烦恼的利器,预示了诗人以佛法的智慧与力量来对抗世间的黑暗与愚昧。

“先破无明贼,神珠自吐燄”表达了通过破除根本无知(无明),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光芒。无明是佛教中指人心中的无知与愚痴,是一切烦恼苦难之源。

“伤嗟愚痴人,贪爱那生厌”则是对那些沉迷于世间欲望、不知真理的众生的哀叹。这些人因为贪恋五欲而无法自拔,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出。

最后,“一堕三途间,始觉前程险”则描绘了当一个人坠入生死轮回(三途)的深渊时,才开始意识到前方的修行道路多么危险与艰难。这里的“三途”指的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个恶道,是佛教中描述的苦难之处。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救世的信仰,以及对于世间迷茫众生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拾得

拾得
朝代:唐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猜你喜欢

秋夜梦康侍御用和

宦游岁月易蹉跎,青镜流光两鬓皤。
客梦不知江水远,乡心偏傍雨声多。
张衡有咏唯愁在,烛武无能奈老何。
为问旧游骢马客,别来谁与共鸣珂。

(0)

上京次贡待制韵(三首)

蓬莱仙子学长生,群帝朝天绛节迎。
昨日六龙回北极,云裾霞佩集滦京。

(0)

采真诗再为慧虚度师恭撰六首

瑶草仙坛路不分,空中香气正氤氲。
凤车龙辇辚辚去,只隔青天一片云。

(0)

恭送昙阳大师六首

家乡原在妙高峰,青桂红兰宛旧容。
童子笑迎猿鹤舞,洞门亲启白云封。

(0)

闻化女湘灵为祥云洞侍香仙子志喜六首

冉冉飙车驾彩虹,只闻耳畔响罡风。
人间那识祥云洞,幸有天边鹤使通。

(0)

过弇园澹圃志感二首

当年兄弟拟双龙,同隐华阳各一峰。
祗树风时度清梵,栴檀林不隔疏钟。
仙幢化去灵龛在,丹灶空来细草茸。
依旧朱栏窥绿水,临流不忍采芙容。
¤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