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此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凄清的历史废墟景象,反映了时间流逝与历史沧桑。开篇“下马登邺城”,便直接切入主题,表现诗人对古都邺城的探访与感慨。"城空复何见",透露出一种荒凉与废弃的情景,让人不禁思考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落差。
接着“东风吹野火”,这里的“野火”可能象征着战乱或毁灭,而“暮入飞云殿”,则是对过往辉煌建筑的一种怀念,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城隅南对望陵台",通过对陵墓的远眺,增添了一份哀愁,强化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悲凉情调。
"漳水东流不复回",用河流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这里的“漳水”可能是指邺城附近的某条河流,不仅自然景观变迁,而且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历史无法倒流的无奈感。
最后,“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这里的“武帝”应指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或是其他历史上的某位武功显赫的君主。"宫中人去尽"强调了时间对人类活动的洗礼,而“年年春色为谁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在无人问津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古邺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废墟、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无常,表现出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日日望郎郎未归,玉肌宽尽缕金衣。
春心撩乱强拘束,碎剪红绡补旧枝。
红绡才向枝头住,残花又逐东风去。
愿花飞入笑筵中,莫入愁人断肠处。
愁人见花人自羞,花见愁人花也愁。
花飞有尽愁无尽,柳外一声黄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