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起》
《夜起》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梦破东窗月半明,此身虽在只堪惊。

一春花里离人泪,万里灯前故国情。

龙去想应回海岛,雁飞犹未出江城。

客愁多似西山雨,一任萧条白发生。

(0)
注释
梦破:梦醒。
东窗:窗户向东的一面。
离人泪:离别之人的泪水。
万里灯前:遥远的地方,灯火下。
龙去:比喻离去的人或事物。
雁飞:大雁南飞,象征离别。
客愁:旅居他乡的忧虑。
西山雨:形容愁绪连绵。
萧条:荒凉、冷落。
白发生:指头发变白,暗示时光流逝。
翻译
梦境在东窗破晓时分结束,月光半明半暗,我虽然还在,却满心惊恐。
春天里,花朵间洒满了离人的泪水,远方的灯火下寄托着深深的思乡之情。
如同龙飞回它的海岛故乡,大雁还未离开这座江城。
客居他乡的忧愁如西山的雨般绵绵不断,任由岁月流逝,头发已斑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夜起》,通过对月光、春花、灯影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夜醒来时的心境与乡愁。首句“梦破东窗月半明”,设置了一种寂静而又有些许惊悚的情境,月亮透过东窗照进室内,使得诗人的梦境被打破,同时也映照出诗人此刻的孤独和忧郁。

接着,“此身虽在只堪惊”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惶恐,尽管身体还在,但精神上已经是惊魂未定。下句“一春花里离人泪,万里灯前故国情”,则转向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乡愁。春天的花朵常常引发人们对于逝去时光和离别之痛的回忆,而诗人在遥远的地方,对着灯火,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绪。

“龙去想应回海岛”,这里的“龙”可能是比喻诗人的志向或是某种力量的象征,其想回归之意,是对自由和自在状态的向往。紧接着,“雁飞犹未出江城”,则描绘了一幅秋天大雁迟迟不肯离去的景象,诗人可能通过这只迟疑的大雁来表达自己的不舍与留恋。

最后,“客愁多似西山雨,一任萧条白发生”中,诗人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比喻为连绵不断的西山之雨,而“一任萧条白发生”,则是说任凭头发变白,也不愿意改变这种孤独和忧愁。这里的“萧条”指的是秋天枯黄的树枝,常用来比喻人的鬓角斑白,即头发变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和象征手法,以及对春夏秋冬季节特有的情感联想,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前庭凉夜

露簟色似玉,风幌影如波。

坐愁树叶落,中庭明月多。

(0)

偶书五首·其三

曾看轻舟渡远津,无风著岸不经旬。

只缘命蹇须知命,却是人争阻得人。

(0)

咏琥珀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0)

荷叶杯·其二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0)

三堂东湖作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0)

思归寄东林澈上人

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

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