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与喜舍,历劫自然深。
法要无抱束,缘归一寸心。
慈悲与喜舍,历劫自然深。
法要无抱束,缘归一寸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炅的《缘识》之其一,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内心的感悟。开篇“慈悲与喜舍,历劫自然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深处的慈悲和乐于布施的境界,这里的“历劫”暗示了时间的长久和痛苦的轮回,而这种慈悲之情经过无数次的磨砺,变得格外珍贵和深沉。
接着,“法要无抱束,缘归一寸心”则指出修行佛法的关键在于放下执着,不被外物所束缚。这里的“法要”是指佛法的精髓,而“无抱束”则意味着对任何事物都不应有过分的执恋。最后,“缘归一寸心”表达了所有因缘、情感和思想最终都汇聚到那颗清净的心灵之中,体现了一种内在的宁静与集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和的哲思。
放舟清淮上,荡潏洗心胸。
所遇日转胜,恨我不得同。
江淮忽中断,陂埭何重重。
紫蟹三寸筐,白凫五尺童。
赤鲤寒在汕,红粳满霜风。
西成百物贱,加餐慰贫穷。
胡为复相念,未肯安南东。
人生免饥寒,不受外物攻。
不见田野人,四壁编茅蓬。
有食辄自乐,谁知富家翁。
它年逢九日,杯酒逐英豪。
渐老经秋病,独醒何处高。
床头添药裹,坐上减牛毛。
寂寞知谁问,烦公置浊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