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历庐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此山岩谷不知重”,写出庐山山势之险峻,仿佛连绵不绝,难以计数。次句“赤眼浮图自一峰”则以形象的手法,形容山中佛塔在阳光映照下的醒目,犹如独眼巨人矗立于峰顶。
第三句“芒蹻随僧践黄叶”,诗人穿着草鞋,跟随僧人踏过满地的落叶,营造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接下来,“晓光消雪堕长松”描绘了早晨阳光穿透云层,融化冰雪,洒落在高耸的松树上的景象,显得生机勃勃。
“石泉试饮先师锡”,诗人品味着山泉,仿佛能品尝到先师的遗泽,体现了对佛法和自然的敬仰。最后一句“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留恋,担心自己沉浸其中,忘记归路,只能带着满心的白茫茫景色离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和禅意之深,流露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舍棹登途秋逾仲,水意滩声劳远送。
轻云出岫展朝图,作意相从共远途。
无数凉烟下奔壑,几层绿黛秋难薄。
秋去秋来色倍新,不向居人向旅人。
旅人何求莫遑息,举目看云泪沾臆。
黄花无主寄疏篱,玉窖浮清复照谁。
谁人堪持此意说,白云含露光如雪。
云光独见行路难,我家山水久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