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壑卧已久,江门望始遥。
诸天横落日,五月度凉飙。
焦树当窗缀,金云接槛飘。
离心何处达,东逝有归潮。
林壑卧已久,江门望始遥。
诸天横落日,五月度凉飙。
焦树当窗缀,金云接槛飘。
离心何处达,东逝有归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林壑卧已久,江门望始遥”以“久卧”与“始遥”形成对比,暗示诗人长久以来内心的宁静与外界世界的遥远,通过“林壑”与“江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氛围。
接着,“诸天横落日,五月度凉飙”两句,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巧妙结合。夕阳横跨于天际,五月的凉风拂过,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变换,也隐喻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里运用了“横”与“度”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落日与凉风的动态美。
“焦树当窗缀,金云接槛飘”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焦黄的树木点缀在窗前,金色的云朵与栏杆相接,飘逸而富有诗意。这一句通过色彩的对比(焦黄与金色),以及空间的延伸(从窗内到窗外),营造了一种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情感深度的画面。
最后,“离心何处达,东逝有归潮”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与归宿的思考。离别之情难以言表,仿佛只能随着东流的潮水,寄托于远方。这两句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离别与归宿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元丰有案诗成狱,五载南来事迁逐。
黄冈形胜无处无,赤壁矶头山水绿。
古树深蟠不老根,悬崖泻下飞来瀑。
白露横江风气凉,月出东山皎如烛。
扁舟欸乃击空明,主宾逸兴何当足。
歌声上薄斗牛寒,玉箫吹起鲛人哭。
此时此景情最融,那识升沉与荣辱。
旧存词赋未凄凉,千古虹光耀人目。
临安画史艺无双,貌得生绡横半幅。
挥毫几度不成吟,祗恐神游笑俚俗。
绵邈高风何处寻,漠漠江云寄遥瞩。
前有樽酒,听我浩歌。
人生功成身既退,对酒不饮当如何。
疏傅还家头未白,散尽黄金宴宾客。
陶公晚赋归去辞,醉倚东篱玩秋色。
先生早岁守名州,曳裾更向王门游。
曾分光禄黄封酿,屡泛宫筵白玉瓯。
只今脱却朝簪去,归隐云林最深处。
时同北海倒芳樽,日对南山得佳句。
衡门三径镇长开,载酒从人问字来。
兴酣高卧北窗下,清风明月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