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疏斋卢按察·其一》
《上疏斋卢按察·其一》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歙境争先睹使星,玉川风致是前生。

壮怀学富五千卷,明月光分十一城。

吏立寒冰惊号令,民沾和气乐耘耕。

政声久彻宸旒听,行看金瓯覆姓名。

(0)
翻译
歙州之人急切期待着使者星临,仿佛玉川先生的风度是他们前世的记忆。
胸怀壮志,学问渊博如拥有五千卷书,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十一座城池。
官吏站立在寒冷中,严格执行命令,百姓沐浴在和谐气氛中,欢喜地耕作。
政绩之声长久回荡在皇帝的耳畔,不久后,他的名字将镌刻在国家的荣耀篇章上。
注释
歙境:歙州之地。
争先睹:急切期待。
使星:使者或重要官员。
玉川风致:玉川先生的风度(指唐代诗人卢仝)。
前生:前世记忆。
学富五千卷:学问渊博。
明月光分:皎洁的月光照亮。
十一城:泛指多座城市。
吏立寒冰:官吏在严寒中站立。
惊号令:严格执行命令。
民沾和气:百姓享受和谐气氛。
乐耘耕:欢喜地耕作。
政声:政绩之声。
宸旒:皇帝的代称。
金瓯覆姓名:镌刻在国家的荣誉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地方施政的情景,展现了他治理有方、民生安宁的美好境象。

"歙境争先睹使星,玉川风致是前生。" 这两句通过对比星辰和山川之美,暗示诗人或其主事者在政治上早已显露出卓越才华,如同天上的星辰一般引人注目,同时也强调了这份治理之功非一日之积,犹如玉川的风光,是由来已久的结果。

"壮怀学富五千卷,明月光分十一城。"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广博学问和其所管理之地的辽阔。五千卷书籍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明月之光照亮了十一座城池,意味着治理之下,百姓生活在明朗、清晰的法律与秩序中。

"吏立寒冰惊号令,民沾和气乐耘耕。" 这两句描绘了官员严肃公正执法的情形(如同寒冰一般不可侵犯),同时也描写了百姓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安心劳作。

"政声久彻宸旒听,行看金瓯覆姓名。" 最后两句则表明这位官员的政绩长久传播,被皇上所知晓(宸旒听),他的名字也被刻在金瓯上以资纪念,象征着荣誉和永恒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文政治的结合,展示了一位理想官员的形象,以及他所创造的太平盛世。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杨伯子见访惠示两诗因次韵并呈诚斋·其二

别去常关梦,书来意已强。

那看多竹地,相对两绳床。

壮志霜空鹘,禅心古庙香。

糠炉熟黄独,待子数分尝。

(0)

即席次潘茂洪韵

我恨填胸三斗尘,略无警句可留春。

烟云空外吹成鹤,梅杏枝头长就人。

但解时中心独废,自然随处乐常新。

诸公要识居园法,第一先教懒是真。

(0)

湖南午坐雨作归山堂共成四绝句·其三

西山俄起一声雷,不觉如拳雨点来。

滴遍池中万荷叶,又催薝卜海榴开。

(0)

走笔和曾无逸掌故约观玉照堂梅诗六首·其四

才晴便是看花时,自看何如与客期。

亦有数篇花下句,苦无风味怕人知。

(0)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其一

城里今年热异常,出城萧寺未全凉。

发毛吹尽人间暑,除是芙蕖十里香。

(0)

再游·其二

天风吹我落人间,暂入青山又促还。

待得霜林收柿栗,却来重扣白云关。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