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填胸三斗尘,略无警句可留春。
烟云空外吹成鹤,梅杏枝头长就人。
但解时中心独废,自然随处乐常新。
诸公要识居园法,第一先教懒是真。
我恨填胸三斗尘,略无警句可留春。
烟云空外吹成鹤,梅杏枝头长就人。
但解时中心独废,自然随处乐常新。
诸公要识居园法,第一先教懒是真。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镃的作品,名为《即席次潘茂洪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生活态度的诗句。
“我恨填胸三斗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和烦恼的情绪积累,感到心中充满了“尘”,即是那些不洁、不净的事物。诗人渴望能够超脱这些尘世的牵绊。
“略无警句可留春”则是说尽管想要留住春天的美好,但似乎没有什么警句(比喻深刻的言辞或诗句)能够真正留住它。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无法把握美好的无奈感受。
“烟云空外吹成鹤,梅杏枝头长就人”中的“烟云空外吹成鹤”,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景象在变幻中形成了如同仙鹤般的境致,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超脱感受。接着,“梅杏枝头长就人”则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花开满径,人们在其中游走的情景。
“但解时中心独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即便是当下心中的某种东西(可能指的是理想、追求等)被丢弃或失去,也无需过于挂怀。
“自然随处乐常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淡然与接受自然流转的心态,诗人认为只要顺应自然,就能在任何地方找到新的快乐。
最后,“诸公要识居园法,第一先教懒是真”,这句话似乎是在劝告读者或朋友,要想真正理解如何安享生活(“居园法”),首先要学会的是坦然接受懒惰的态度。这是一种对传统勤勉观念的颠覆,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霜雪纷纷上鬓毛,忧时自悔目空蒿。
桑麻祇欲求三亩,势利谁能算一毫。
此地旧传公子札,吾心真慕伯成高。
飘然更有乘桴兴,万里寒江正复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