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识其名,谁谓材无用。
西戎每渡河,此木能载重。
所以人字之,岂在作梁栋。
两株倚东篱,计亦七年种。
相对垂青丝,蓦地来二仲。
读《诗》识其名,谁谓材无用。
西戎每渡河,此木能载重。
所以人字之,岂在作梁栋。
两株倚东篱,计亦七年种。
相对垂青丝,蓦地来二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宽所作的《记园中草木二十首》中的第三首,题为“柽”。诗中通过读《诗经》而引发对柽树的思考,指出即使木材不常用于梁栋,但其坚韧耐用,西戎过河时仍能承载重物,体现了其实用价值。诗人进一步强调,柽树虽非高大华丽,但种植于东篱,经过七年精心培育,依然生机勃勃,青丝垂挂,寓意岁月静好。最后以“蓦地来二仲”收尾,可能是指看到柽树生长的惊喜,也暗含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借物抒怀,表达了对平凡事物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的感悟。
君不见唐家开元全盛时,长安坊中卖饼师。
有妻淑德颇温润,一朝选作宁王妃。
身居椒房岂不乐,紫云步障流苏幕。
岁时忽遇旧良人,红泪飞花泫然落。
又不见荀奉倩,经年不见同心面。
青鸾镜破难再圆,中夜相思寄哀怨。
人生伉俪如鸳鸯,岂知中道成参商。
伯劳东飞燕西去,黄姑织女空相望。
空相望,向何处。
长歌一曲白头吟,花落棠梨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