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实之读邸报四首·其四》
《和实之读邸报四首·其四》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

极口诬贤者,甘心誉彼哉。

早知豺不食,安用鸩为媒。

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

(0)
注释
抨:震惊。
谩:徒然。
哀:悲伤。
诬:诋毁。
贤者:有德行的人。
彼:他们。
豺:比喻恶人。
食:吃。
鸩:毒酒。
高阳里:指代某个地方或社会环境。
迎车:迎接权贵的车辆。
几两来:询问数量之多。
翻译
初次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惊骇,忍不住流下了两行泪水,徒然寻求安慰。
极力诋毁贤良之人,却心甘情愿去赞誉那些不应赞扬的人。
早就知道豺狼不会吃同类,何必用毒酒作为媒介呢。
试问在高阳这个地方,又有多少车子来迎接这样的行为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词风格的一种体现。首句“一抨初骇听”表达了诗人对某件事情的初次听到时的震惊与恐惧之情;"双泪谩求哀"则流露出一种悲痛欲绝的情感,泪水涟涟,似乎在向某种力量或对象请求帮助或者表达哀伤。接下来的"极口诬贤者"和"甘心誉彼哉",诗人用了对比的手法,既有对恶人的谴责,也有对善者的赞美,表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好人被诽谤而坏人却受到赞扬。

以下几句"早知豺不食,安用鸩为媒。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则是诗人借古代的寓言“豺狼不食相识之肉”和“鸩鸟为媒”,表达了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满与讽刺。在这里,“早知豺不食”意味着对于某些人的本性有了充分的认识,而“安用鸩为媒”则是在问为什么还要使用那些不可靠的中间人。最后两句通过提及“高阳里迎车”,询问迎接的人群是否真心实意,还是为了私利而来。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不平和道德沦丧的忧虑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与悲哀的情怀。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诗人深刻地剖析了人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石桥

石梁嵲屼据山流,异迹尝闻记道猷。

五百真如谁化灭,三千色界妄探求。

灯龛焰古长年在,茗盏花浓继日浮。

静境少留尘虑息,松风萧飒又惊秋。

(0)

句·其六

吹杀梅花影里灯。

(0)

题尚友轩

作者无如八老诗,古今模轨更求谁。

渊明次及寒山子,太白还同杜拾遗。

白傅东坡俱可法,涪翁无巳总堪师。

胸中活底仍须悟,若泥陈言却是痴。

(0)

送冯元通帅夔

烈士志徇名,仁人思爱日。

冯公杖节归,颇全忠孝术。

狂童昔兆乱,天常几反易。

大臣清国屯,公实预谋画。

白士为台郎,未省闻在昔。

义为轩冕重,功在钟鼎勒。

十载犹故官,念言为伊郁。

迩来升宰士,式序期日夕。

囊封却复上,告去更甫力。

官荣岂不怀,志养不遑息。

顾我废蓼莪,日念扫茔域。

公方咏南陔,肯为高官职。

绝裾旧疑温,抗疏今师密。

都门行饯君,视古无愧色。

柔甘既获奉,中外等事国。

虽是平生言,勉哉宣泽□。

(0)

人去人来眼转新。

(0)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其八

文园得武皇,引疾常避事。

佳哉意殊深,遗迹邈不嗣。

扬公漫投阁,不禁问奇字。

致身毁誉外,乃得免疑似。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