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秋何如,鸣虫先解意。
长声捣衣篇,短声织锦字。
不知秋何如,鸣虫先解意。
长声捣衣篇,短声织锦字。
这首明代诗人林章的《秋思四首(其四)》描绘了秋天的独特氛围。诗人通过观察秋虫的鸣叫,巧妙地传达出对季节变迁的感受。"不知秋何如"一句,以疑问的方式引出对秋天的思索,暗示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深深好奇。
"鸣虫先解意"则进一步描绘了秋虫的敏感和智慧,它们似乎能感知到秋天的到来,提前以鸣叫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长声捣衣篇",将秋虫的鸣叫与古代妇女捣衣的场景相结合,可能是借以寄托思乡之情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短声织锦字"则想象虫鸣如同织女在夜空中编织锦绣文字,增添了诗意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通过虫鸣这一自然现象,寓言般地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秋天的深沉思考,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