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柳下逸,自爱竹林闲。
才异居东里,愚因在北山。
径荒寒未扫,门设昼长关。
不及鸱夷子,悠悠烟水间。
非高柳下逸,自爱竹林闲。
才异居东里,愚因在北山。
径荒寒未扫,门设昼长关。
不及鸱夷子,悠悠烟水间。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德裕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非高柳下逸,自爱竹林闲”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田园的情境,其中“非高柳下逸”暗指自己不愿追随豪杰之士,而是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自爱竹林闲”则表明诗人对这种清净环境的喜爱和珍视。接下来,“才异居东里,愚因在北山”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特殊才华和他选择的隐居之地。这里的“才异”指的是诗人个性与众不同,而“愚因在北山”则表明这种独特性格导致他选择了偏远的北山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
中间四句“径荒寒未扫,门设昼长关。不及鸱夷子,悠悠烟水间。”描绘了一种幽深静谧的居住环境。其中,“径荒寒未扫”形容的是一条荒凉、未经打理的小路,这个场景透露出诗人生活的孤寂与被世人所遗忘;“门设昼长关”则表明他对外界的隔绝和自己的时间感知;“不及鸱夷子”指的是自己无法与那些有才华的人相比,可能是出于谦逊或自我评估;最后,“悠悠烟水间”则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宁静与远离尘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功名利禄与个人修养之间矛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