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马谁临禹甸看,埋轮使者下长安。
天扶底柱黄河折,地转神池白雪寒。
异日军须盐荚议,当时谏草惠文冠。
即看宵旰明光里,慷慨毋论直道难。
束马谁临禹甸看,埋轮使者下长安。
天扶底柱黄河折,地转神池白雪寒。
异日军须盐荚议,当时谏草惠文冠。
即看宵旰明光里,慷慨毋论直道难。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送宋望之侍御按河东鹾》。诗中,诗人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宋望之前往河东盐务任职的情景。首句“束马谁临禹甸看”,形象地写出了友人出行的壮志与决心,暗示他将肩负重任,踏上考察河东大地的旅程。“埋轮使者下长安”则借古喻今,以“埋轮使者”的典故,赞美宋望之如同古代贤臣,从京城长安出发,肩负使命前往边疆。
接下来的两句“天扶底柱黄河折,地转神池白雪寒”,运用夸张和象征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浑与边塞的严寒,展现了河东地区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寓含了友人此行的艰难与责任重大。“异日军须盐荚议”,预示着宋望之将在盐务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面临争议与挑战。“当时谏草惠文冠”则是对友人敢于直言进谏,如古代惠文冠般的智慧与勇气的赞扬。
最后两句“即看宵旰明光里,慷慨毋论直道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在朝廷的决策中,即使面临艰难,也能坚持正直之道,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王世贞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我歌远游篇,西望心悠然。
孰能为此游,渺渺重山川。
和鸾车班班,珩佩声珊珊。
块视几邱陵,带视几流泉。
正气凝阳刚,端操凌云烟。
犹将径天地,奚独此江山。
黄鹄以为御,鸾凤以为参。
云旗何扬扬,八龙亦蜿蜿。
一举众山小,再驰天地宽。
三驾跨八极,高驰阊阖间。
正阳以为粮,六气以为餐。
金丹毓天和,玉色頩脕颜。
俯视世蚊虻,起灭瓮盎边。
高超凌太初,达观真后天。
愿言膏吾车,执鞭随两骖。
梦想南亭倚翠岑,手栽松竹已成阴。
白云不是无留意,出得山来四海心。
伯固读我诗,掉头吟不休。
明日踵我门,作诗还相投。
初读颇怪骇,如录万鬼囚。
笔墨又劲绝,涌纸花光流。
想其挥扫时,天匠无雕锼。
倒下百箧珠,滑走不可收。
嗟余文字拙,瑕颣多疮疣。
乃如丑老妇,见此明镜羞。
美言反见诵,伦拟非其俦。
扶树腐木茂,使之凌昆丘。
又欲唱其宫,使我商以讴。
相搏如风雷,直与郊愈侔。
子趋则甚易,于我宁得不。
力敌气遂作,声应律乃酬。
譬如楚汉翁,画地争鸿沟。
我才非子对,何足当戈矛。
幸子时见过,高吟消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