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青山,丛丛翠竹。野景无多,怡然纵目。
明觉老人,向独脱无依处。
闲坐解疏慵,为静胜所缚。
拄杖子,一夏同辙不同途。
见山不是山,居竹不见竹。
业识忙忙卒未休,忙中解唱阳春曲,欸乃一声山水绿。
小小青山,丛丛翠竹。野景无多,怡然纵目。
明觉老人,向独脱无依处。
闲坐解疏慵,为静胜所缚。
拄杖子,一夏同辙不同途。
见山不是山,居竹不见竹。
业识忙忙卒未休,忙中解唱阳春曲,欸乃一声山水绿。
这首宋朝禅宗僧人释绍昙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林隐逸的画面。"小小青山,丛丛翠竹",寥寥几笔勾勒出清幽的自然环境,展现了山的秀美和竹的生机。"野景无多,怡然纵目",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而宁静生活的欣赏,心境悠然自得。
"明觉老人,向独脱无依处",这里的"明觉老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他选择在孤独中寻求解脱,不被尘世纷扰所束缚。"闲坐解疏慵,为静胜所缚",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热爱,即使在闲暇时也摆脱了世俗的忙碌。
"拄杖子,一夏同辙不同途",诗人以杖为伴,夏日行进,虽然路径相同,但心境各异,暗示了内心的修行与外界的观察有了更深的理解。"见山不是山,居竹不见竹",这是一种禅悟的境界,超越了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
最后两句"业识忙忙卒未休,忙中解唱阳春曲,欸乃一声山水绿",揭示了诗人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找到片刻的宁静,通过歌唱来净化心灵,让山水为之增色。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富有禅意。
梨云犹冻,鹤梦难成。
是东风无赖、隔墙吹送六幺声。
管急弦繁,子夜情教蜡炬生。
仆原多恨,奈何频唤,不醉如酲。
莫问娇娆,料他扇低,自是盈盈。
想渡江、当年桃叶,啭比莺轻。
此际凄凉,谢家月色满空庭。
堪怜杜牧,青楼何处,薄幸留名。
积雨东篱,雷隐隐、水云时涨。
休夏好、绳床药臼,消磨微恙。
读史喜观秦楚际,咏怀高话羲皇上。
笑饥来、驱我走天涯,无人饷。愁何许,悬旌漾。
悲未已,吹篪唱。怪众人皆醉,覆杯沉酿。
堪破黄梁道士枕,打开白业瞿◇杖。
咄何来、修竹弹甘蔗,纷投状。
太息丁生,出塞去、雪堆沙涨。
谢弋者、辽东归鹤,令威无恙。
浪迹偶来皋庑下,端忧却据胡床上。
正提壶、卢橘满林黄,堪分饷。端午后,蒲葵漾。
麦秋至,蝼蛄唱。君奚为高卧,欲逃村酿。
游子渡江不用楫,健儿跃马宁须杖。
剧何堪、新妇闭帷中,婆娑状。
秋满长安,白云红叶,高堂挝鼓。
丹凤城南,黄花筵上,预醉重阳雨。
使君情重,招邀胜友,何似龙山欢聚。
叹匆匆、软尘十囗,好景此宵留住。
繁丝急管,烧残桦烛,一任玉绳低度。
小部梨园,蛮靴锦罽,踏节金铃舞。
当年红粉,生生死死,总被情多耽误。
那知有、怆怀司马,青衫湿处。
造物如何,遽收拾、鸳鸯牒早。
把香天粉井,劫尘埋了。
初拟鹿门同载去,那知更踏长安道。
到如今、白首送青春,真颠倒。蜃市结,风鬟袅。
午梦醒,槐宫杳。想定情良夜,倚灯人小。
紫蟹黄英难共醉,都堪摩作凄凉稿。
对西风、独立哭斜阳,闲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