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卫太常二首·其一》
《寄卫太常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道义分明重,功名取次休。

重来踏龙尾,犹记立螭头。

行辈云霄上,家山岁月周。

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0)
翻译
道德原则清晰重要,功名利禄暂且放下。
再次踏上龙尾之地,还记得曾立于螭头之上。
在社会高层行走,家乡的时光流转。
谁知道做郡守的乐趣,比不上久留京都的满足感。
注释
道义:道德原则。
分明:清晰。
重:重要。
功名:功名利禄。
取次:暂且。
休:放下。
重来:再次。
踏:踏上。
龙尾:比喻高位或显赫地位。
犹记:还记得。
螭头:古代宫殿建筑中的装饰物,象征权力。
行辈:社会阶层。
云霄:比喻极高的地位。
家山:故乡。
岁月:时光。
周:流转。
孰知:谁知道。
为郡乐:做郡守的乐趣。
未慊:不满足。
过都留:久留京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名为《寄卫太常二首(其一)》。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功名的淡然态度。

"道义分明重,功名取次休" 表示诗人认为道德与正义非常重要,而功名利禄则应视情况而定,不必急于求成。这里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功利的心境。

"重来踏龙尾,犹记立螭头" 这两句用了典故,意指重返往昔之地,依旧铭记那些奋不顾身的时刻。龙尾、螭头是古代建筑上的装饰,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生或事业的高峰。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自豪。

"行辈云霄上,家山岁月周"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情景。行辈指的是亲人或同辈,云霄是高远的地方,意喻精神的飞扬;家山岁月周,则是说回到故乡,感受着时光的轮回。

"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某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不满足目前的情况。这里的“孰知”是一种反问,意味着很难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为郡乐”则指的是做官的人所享受的安逸生活,但诗人却表示这种生活并未让他感到完全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今的回顾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功名、自然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仲春郊行·其三

九十青韶日渐妍,不须催赏只须怜。

儿童却爱清明节,未破花朝放纸鸢。

(0)

壬戌仲春恭谒泰陵

松柏森霄汉,云霞护翠微。

逝波惊岁月,如梦想音徽。

是日瞻虚殿,悲风敞玉扉。

忧勤千古越,奉养七年违。

宝册垂文德,要荒服武威。

鼎湖空白雾,石马立寒晖。

阅岁苔文古,当春树影稀。

重来增切切,欲去更依依。

(0)

恭和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二十三香远益清

俯弄清漪。平临锦绣,净植含奇。

华岳峰头,西施湖畔,幽?谁知。

秋来老干差差,芳菲歇、造物无私。

诗拟丰标,图摹体态,多少便宜。

(0)

塞上行·其一

绿含眉黛远山斜,点缀枫林衬彩霞。

莫遣寒笳吹玉塞,更裁新句咏龙沙。

(0)

晚荷曲

金风披拂太液池,池中芰荷疑先知。

残芳亚波纷错落,馀香犹逐双凫飞。

双凫飞下平湖净,翱翔似恋明妆靓。

翠盖饶擎露颗多,红葩却让霞光映。

我来池上弄秋水,南华妙意差堪拟。

何必对景惜韶光,山华陆叶俱如此。

(0)

御园新秋·其五

迎凉台榭即仙壶,隔树流莺三两呼。

秋蚤风光似春暮,祗饶仙掌露华濡。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