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原自擅花王,何用雕阑百宝妆。
怪杀清平新乐府,浪传倾国倚沈香。
天香原自擅花王,何用雕阑百宝妆。
怪杀清平新乐府,浪传倾国倚沈香。
这首诗《牡丹》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比喻,对牡丹这一花卉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与赞美。
首句“天香原自擅花王”,以“天香”开篇,赋予牡丹以超凡脱俗的香气,将其比作花中的王者,强调了牡丹的独特魅力和高贵气质。接着,“何用雕阑百宝妆”,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牡丹无需过多装饰,其自然之美已足以令人赞叹,体现了诗人对牡丹自然之美的推崇。
后两句“怪杀清平新乐府,浪传倾国倚沈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牡丹比作“清平新乐府”的主角,暗示牡丹如同古代乐府中的佳人,以其倾国之姿,引得世人纷纷传颂。同时,诗人又以“浪传”一词,略带戏谑地指出,尽管牡丹之美被广泛传颂,但真正的魅力在于其自然而不加雕饰的美,而非外在的装饰或人为的渲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牡丹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崇尚和对人工装饰的反思。诗中巧妙的比喻和对比,使得牡丹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
旷望青社东,长河横洰洱。
中流桥梁峻,绝岸楼橹起。
飞镞攒巨石,白骨委清沚。
萧条经战伐,行路悲未巳。
维㫺至正中,中国荡无纪。
交兵剧此邦,封表迷四履。
大明扫群阴,龙蛇咸赤子。
寿域行矣开,何谁落泥滓。
日暮悲风兴,啼乌集残垒。
彼哉割㩀心,焉及朝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