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尽南溟万里遥,九重天阙隔冥寥。
谁移鳌柱来沧海,遂接龙光上紫霄。
入夜星文干象纬,迎风露掌散琼瑶。
更看岳帝端居处,玉烛无为万祀调。
地尽南溟万里遥,九重天阙隔冥寥。
谁移鳌柱来沧海,遂接龙光上紫霄。
入夜星文干象纬,迎风露掌散琼瑶。
更看岳帝端居处,玉烛无为万祀调。
这首诗描绘了粤南四景之一“五指擎天”的壮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首联“地尽南溟万里遥,九重天阙隔冥寥”以辽阔的海洋和高远的天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暗示了五指山的雄伟与神秘。
颔联“谁移鳌柱来沧海,遂接龙光上紫霄”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将五指山比作支撑天地的鳌柱,与龙光相接,既增添了浪漫色彩,也强化了山峰的高度与神圣感。
颈联“入夜星文干象纬,迎风露掌散琼瑶”描绘了夜晚星空与山间露珠的美景,通过“星文”与“琼瑶”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同时也寓意着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尾联“更看岳帝端居处,玉烛无为万祀调”则将五指山与古代帝王的居所相联系,表达了对山中圣洁之气的崇敬,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粤南四景之一“五指擎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见解。
日日步家园,清风不著钱。
城中得野景,竹下弄飞泉。
自愿无嗟若,何妨养浩然。
却惭天下士,语道未忘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