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闲行吟·其二》
《闲行吟·其二》全文
宋 / 邵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投吴走越觅青天,殊不知天在眼前。

开眼见时犹有病,举头寻处更无缘。

颜渊正在如愚日,孟子方当不动年。

安得功夫游宝肆,爱人珠贝重忧钱。

(0)
注释
投:奔波。
觅:寻找。
青天:比喻高远的理想或真理。
开眼:睁开眼睛。
病:身心的困苦。
更:更加。
颜渊:孔子的学生,以贤能著称。
如愚:像愚者一样谦虚。
孟子:儒家另一位重要人物。
不动年:心境平静,不为外界所动的年华。
宝肆:珠宝店铺。
爱人:此处指珍视的人。
珠贝:珍珠和贝壳,象征贵重物品。
重忧:深深忧虑。
翻译
他奔波于吴越之地寻找那青天,却未曾意识到青天近在眼前。
即使睁开眼睛,病痛依然存在;抬头寻找,却发现无处可寻。
颜回正值如同愚者之时,孟子正处在心境不动的岁月。
哪里还能有闲暇去逛珠宝店,只因爱人的珍珠宝贝让我忧虑钱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闲行吟(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困惑与超脱追求。首句“投吴走越觅青天”描绘了诗人四处奔波,试图寻找理想或真理的艰辛历程,但诗人意识到,“殊不知天在眼前”,暗示真理其实近在咫尺,不必远求。

接下来两句“开眼见时犹有病,举头寻处更无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领悟,即使睁开眼睛看到现实,仍有困扰和疾病;抬头寻找理想,却发现难以触及。诗人以颜渊和孟子为例,颜渊在困厄中仍保持淳朴,孟子则处于静默无为的阶段,暗示自己也应效仿他们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安得功夫游宝肆,爱人珠贝重忧钱”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渴望有时间去探索精神世界(“游宝肆”),而非沉溺于物质财富(“爱人珠贝”)。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作者介绍
邵雍

邵雍
朝代:宋   字:尧夫   生辰:1011年—1077年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猜你喜欢

行香子.题画册美人

的的丹青。袅袅匀匀。神情纤悉恁轻盈。

朱唇欲启,罗带初萦。似红楼艳,绿窗丽,汉宫春。

桃源期伴,隔院邀盟。蔷薇翠舀石榴裙。

凝眸颦觑,倚树含情,羡一溪水,一林石,一双禽。

(0)

金缕曲.见新燕作

也占楼居福。借清幽、卢家堂畔,香巢小筑。

翠剪红襟多点染,毛羽不堪谐俗。

总一例、东风拘束。

九陌尘高春渐老,蹴飞花、惯向琼筵落。

妨新睡,避银烛。喃喃若个知心曲。

最思量、旧时烟雨,几番栖宿。

莫入乌衣门巷里,回首易添枨触。

终输与、疏篱茅屋。

结伴差池随上下,傍春城、消受阴阴绿。

帘捲未,一钩玉。

(0)

北游诗十八首·其十一潞河客舍

岁晏众芳尽,朔雁江南征。

游子何不归,流离蓟北城。

阴阴土墙下,风吹枯桑鸣。

黄金与白发,此尽彼则生。

进退叹维谷,且问严君平。

(0)

恭谒先世祖荣禄大夫都督公赐茔墓在杭州毛家埠

吾祖从靖难,功成受虎符。

镇越佐五朝,将星东南殂。

先皇为悼惜,赐葬兹山隅。

屡谕藩臣祭,碑版耀西湖。

云仍锡带砺,百世卫姑苏。

邈矣七叶孙,赋性一何愚。

不能挽强弩,但欲事操觚。

历官已廿载,落魄俨腐儒。

同侪贝锦张,亲戚从揶揄。

何令彼谮人,猴冠而当涂。

不望印累累,其如锥也无。

仅存三寸舌,终愧七尺躯。

偶来此行役,聊复荐萍芜。

石人衣薜荔,宿草莽故墟。

抚膺一长恸,洒泪柏为枯。

悲风起夕阳,愁杀夜啼乌。

(0)

织锦曲

织锦置新机,当窗取石支。

今日织一丝,明日织一丝。

离居日閒閒,何为织迟迟。

良人隶材官,贾勇能搴旗。

微功上幕府,拜爵及春时。

春时好衣锦,此锦正相宜。

金紫色照耀,麒麟光陆离。

看君身上服,称妾心中期。

(0)

长亭怨慢.夕阳

看一角高楼红晕。望断遥天,画栏偷凭。

柳外长虹,艳魂早已化秋冷。落花三径。

吹不去春风影。万古此茫茫,算多少英华消尽。

重认。已孤村不见,只见远山明净。

几番雨过,又小小新蟾相映。

最愁是、一纤匆匆,共荒渡、片帆刚趁。

正鸦背归来,馀恨人间犹剩。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