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阴、颓云一角,有人持恨终古。
书生满眼神州泪,凄断海东烟雾。坟上土。
怕有酒能浇,踏遍桥南路。英游迟汝。
向笙鹤遥空,不逢骞广,心事更谁诉。
天难问,身世儒冠误否。凭渠笔力牛弩。
铜琶无分中兴乐,消受此生栖旅。凭吊处。
剩破帽疲驴,怅望千秋去。啼鹃最苦。
要无主青山,有灵词客,来听断肠语。
占城阴、颓云一角,有人持恨终古。
书生满眼神州泪,凄断海东烟雾。坟上土。
怕有酒能浇,踏遍桥南路。英游迟汝。
向笙鹤遥空,不逢骞广,心事更谁诉。
天难问,身世儒冠误否。凭渠笔力牛弩。
铜琶无分中兴乐,消受此生栖旅。凭吊处。
剩破帽疲驴,怅望千秋去。啼鹃最苦。
要无主青山,有灵词客,来听断肠语。
这首词以马鞍山上的龙洲道人墓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占城阴、颓云一角”,描绘出墓地周围的阴郁氛围,暗示了道人生前的孤独与哀愁。“有人持恨终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持久性。
“书生满眼神州泪,凄断海东烟雾”两句,通过书生的眼泪和远方的烟雾,渲染出一种凄凉的离别之情。接着,“坟上土”、“酒能浇”和“踏遍桥南路”等词句,表达了词人对亡者的追思和寻找慰藉的行动。
“英游迟汝”一句,道出了词人对逝者未能共享美好时光的遗憾。“向笙鹤遥空,不逢骞广,心事更谁诉”则表达了对友人仙逝后的孤独和无人倾诉的悲凉。
“天难问,身世儒冠误否”揭示了词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以及对儒家仕途的质疑。“凭渠笔力牛弩”赞扬了道人的才情,但又感叹其未能在国家复兴中发挥作用。“铜琶无分中兴乐”暗指时代变迁和个人的无奈。
结尾“剩破帽疲驴,怅望千秋去”描绘了词人独自凭吊的场景,而“啼鹃最苦”则借杜鹃鸟的叫声表达哀伤。“要无主青山,有灵词客,来听断肠语”则是词人期盼有知音能理解他的悲痛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马鞍山龙洲道人墓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