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青韶日渐妍,不须催赏只须怜。
儿童却爱清明节,未破花朝放纸鸢。
九十青韶日渐妍,不须催赏只须怜。
儿童却爱清明节,未破花朝放纸鸢。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中一个典型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自然之美与人们的生活情趣。
“九十青韶日渐妍”,开篇即点明时间背景——春季,以“九”和“十”来概括春季的月份,形象地描述了春天逐渐变得明媚、生机勃勃的过程。“日”字不仅指太阳,也暗含了时间的推移,暗示着春天的不断进展。
“不须催赏只须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态度,认为无需急切地去欣赏,而是应该心怀怜悯之情,细心体味大自然的每一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深情。
“儿童却爱清明节”,转而描写儿童在清明节时的欢乐场景,清明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不仅有祭祖扫墓的庄重仪式,也有踏青游玩的习俗,儿童们在这个时节享受着户外活动的乐趣,增添了节日的活泼气氛。
“未破花朝放纸鸢”,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孩子们在花朝(农历二月十二,传统上是赏花的日子)放飞风筝的情景。纸鸢在蓝天中翱翔,不仅象征着孩子们的快乐与自由,也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季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以及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充满春天韵味的佳作。
苦涩菖蒲茶,胶粘青蒻粽。
嗅著鼻头辛,咬得牙关肿。
佛病祖病蠲除,妖星怪星惊悚。
善才采药,飏在壁根。天师书符,抗藏衣笼。
和盘掇出宴佳宾,山鸟山花欣然。
锦绣铺陈,笙簧品弄。
啰啰招,啰啰送,莫怪空疏,伏惟珍重。
凌风倒握瘦藤枝,来探坡仙浣墨池。
染污一身难洗雪,到家莫使子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