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深且寒,攲接海边岛。
松凋不死枝,花坼未萌草。
飞瀑吼蛟宫,幽径分鸟道。
伊余空寂徒,浮光寄枯槁。
冥游天地间,谁兮可寻讨。
孤立云霞外,谁兮可长保。
兹来仁者来,还称太白老。
荷策扣岩扃,重席展怀抱。
示我商颂清,休誇郢歌好。
报投惭抒辞,难以论嘉藻。
中峰深且寒,攲接海边岛。
松凋不死枝,花坼未萌草。
飞瀑吼蛟宫,幽径分鸟道。
伊余空寂徒,浮光寄枯槁。
冥游天地间,谁兮可寻讨。
孤立云霞外,谁兮可长保。
兹来仁者来,还称太白老。
荷策扣岩扃,重席展怀抱。
示我商颂清,休誇郢歌好。
报投惭抒辞,难以论嘉藻。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的《答天童新和尚》,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山中禅境。首句“中峰深且寒”展现了山峰的峻峭与清冷,接着“攲接海边岛”描绘了山势的险要和地理位置。诗人通过对“松凋不死枝,花坼未萌草”的细致描绘,赞美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生机。
“飞瀑吼蛟宫,幽径分鸟道”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瀑布声如蛟龙咆哮,小径仅够鸟儿穿行,体现了山林的宁静与深邃。诗人感慨自己“伊余空寂徒”,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孤独而超然,只能将时光寄托于“浮光寄枯槁”。
“冥游天地间,谁兮可寻讨”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寻找真理的渴望。他自比为“孤立云霞外”的孤高之士,却也明白“谁兮可长保”的无常,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诗人以“兹来仁者来,还称太白老”表达对新和尚的敬意,称赞他是有仁德之人,如同唐代大诗人李白般风范。诗人在此处诵读佛经,展开内心世界,感叹“示我商颂清,休誇郢歌好”,认为佛法的清净超越世俗音乐之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中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寓言般地探讨了人生、自然与信仰的关系,展现出诗人深厚的禅修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