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田》
《大田》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án
xiānqín / shījīng

tiánduōjiàzhǒngjiè
bèinǎishìqín
chùzǎinánjuébǎi
tíngqiěshuòcéngsūnshìruò

fāngzàojiānhǎolángyǒu
míngténgmáozéihàitiánzhì
tiányǒushénbǐngyánhuǒ

yǒuyǎnxīng
gōngtiánsuì
yǒuhuòzhìyǒuliǎn
yǒubǐngyǒuzhìsuìguǎzhī

céngsūnláizhǐ
nántiánjùnzhì
láifāngyīnxīnghēishǔ
xiǎngjièjǐng

注释
大田:面积广阔的农田。
稼:种庄稼。
既:已经。
种:指选种籽。
戒:同“械”,此指修理农业器械。
乃事:这些事。
覃:“剡”的假借,锋利。
耜:古代一种似锹的农具。
俶载:开始从事。
厥:其。
庭:通“挺”,挺拔。
硕:大。
曾孙是若:顺了曾孙的愿望。
曾孙,周王对他的祖先和其他的神,都自称曾孙。
若,顺。
方:通“房”,指谷粒已生嫩壳,但还没有合满。
皁:指谷壳已经结成,但还未坚实。
既坚既好:指籽粒坚实、饱满。
稂:指穗粒空瘪的禾。
莠:田间似禾的杂草,也称狗尾巴草。
螟:吃禾心的害虫。
螣:吃禾叶的青虫。
蟊:吃禾根的虫。
贼:吃禾节的虫。
稚:幼禾。
田祖:农神。
秉:执持。
畀:给与。
炎火:大火。
有渰:即“渰渰”,阴云密布的样子。
祁祁:徐徐。
公田:公家的田。
古代井田制,井田九区,中间百亩为公田,周围八区,八家各百亩为私田。
八家共养公田。
公田收获归农奴主所有。
私:私田。
稚:低小的穗。
穧:已割而未收的禾把。
秉:把,捆扎成束的禾把。
滞:遗留。
伊:是。
馌:送饭。
南亩:泛指农田。
田畯:周代农官,掌管监督农奴的农事工作。
禋祀: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也泛指祭祀。
骍:赤色牛。
黑:指黑色的猪羊。
与:加上。
介:“丐”的假借,祈求。
景福:大福。
翻译
广阔的田地将开始种庄稼,农夫们忙着选种整修农具。那些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我就扛着锋利的板锹下地。我从南北垄向的地块开始,播下五谷杂粮稻麦黍菽稷。棵棵庄稼长得挺直又健壮,曾孙看了喜上眉稍心顺意。
禾苗开始秀穗进入灌浆期,很快籽粒坚硬开始成熟了,地里没有秕禾也没有杂草。农夫们除掉食心虫食叶虫,还有那些咬根咬节的虫子,不教害虫祸害我的嫩苗苗!祈求田祖农神发发慈悲吧,把害虫们付之一把大火烧!
高天上浓厚的流云满山飘,小雨淅淅沥沥润如酥奶酪。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们农奴家的私田浇。那里有没割下来的嫩棵子,这里有没捆起来的稻谷草。那里有丢落的束束麦个子,这里遗漏的禾穗子也不少:都成了孤寡老妇的手中宝。
周王亲到田间地头来视察,携妻带子和农夫们把话唠。到南北垄向的田头把饭送,管农业的小官儿喜上眉稍。周王亲临恭恭敬敬来祭祀,献上红牛黑猪作的牺牲品,供上五谷杂粮黍菽稷麦稻。虔诚祭祀进献供品把香烧,祈求上苍降下大福禄位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耕与收获的画面,通过对农业活动的细腻描述,展现了古人对土地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开篇“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直接描绘出广阔农田中人们紧张而有序的劳作场景,反映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古人对于农业活动的重视。

诗中的“我”字表明诗人亲身参与其中,“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等用词生动地展现了农事劳作的艰辛与繁忙。紧接着“既庭且硕,曾孙是若”一句,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在接下来的几行中,“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等字眼,用来形容农作物的茁壮成长和品质优良,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预期的愿望。而“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则明示了古人对于保护农田、防治病虫害的重视。

诗中还提及“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兴雨祈祈”,这部分内容反映出古人对自然力的敬畏和依赖,以及通过祭祀来求得丰收的宗教信仰。

末尾几句“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则通过对家族成员和祭品的描述,表现了丰收后的庆祝与感恩之情,以及对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宁的美好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还深刻地反映出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通过对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诗人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尊重自然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过子陵故祠

帝念先生素所亲,殊恩终不顾丝纶。

图勋耻预凌烟像,辞贵甘为掷钓人。

云水孤高教适意,俗风奔竞使还淳。

如今丘壑无遗士,天子思贤号圣神。

(0)

和前人重九日寄

丁字溪流甚箭奔,忍看行色夕阳村。

三吴望远迷烟棹,九日登高泥酒樽。

诗得琼瑶今有意,感充怀抱更无言。

归欤一曲桐江好,西北通宵欲梦魂。

(0)

故吴丞相充挽诗三首·其三

纯诚先德行,馀事著文章。

所予维中寿,难谋彼上苍。

旌铭笼晓月,挽铎诉秋霜。

自愧居田里,无缘奠柩觞。

(0)

张景通先生书堂

志士博古今,名贤口诵圣。

通则施所有,致君翼时政。

穷斯处岩穴,信道宗天命。

富贵贫贱耶,乌与一息竞。

先生抱蜀奇,不为席珍聘。

学易到深处,研几剧精静。

书屋数百椽,寒松夹幽径。

竹森潇洒观,泉逗潺湲听。

小人多谤訾,先生自吟咏。

其徒识所归,归雅不归郑。

今时自薄恶,先生自醇正。

其徒知所入,入贤不入佞。

忧弊以文救,敌邪以道胜。

先生终其为,彼俗徒诟病。

(0)

提举陈龙图春寒惠然见访

冒寒连驿促征轮,须信相思是故人。

顿似清风袪大暑,何嗟明月隔芳尘。

雪隈檐角依微在,春著花稍次第新。

不把一杯同一笑,此时幽愤兴谁伸。

(0)

初伏避暑

四序推迁理亦常,其间天意或难详。

将令炎暑收残虐,何使清商预伏藏。

几日西风来拂衽,昔时中冀盛飞觞。

无辞剩引南燕酌,盐叠冰峰合坐凉。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