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度关山,关山三尺雪。
马尽雪亦乾,沙飞石更裂。
归来三五骑,旌旗映雪灭。
不见去时人,空流碛中血。
万马度关山,关山三尺雪。
马尽雪亦乾,沙飞石更裂。
归来三五骑,旌旗映雪灭。
不见去时人,空流碛中血。
这首诗《度关山》由宋代诗人王雱所作,描绘了边塞行军的壮阔景象与士兵们的英勇牺牲。
首句“万马度关山”,以“万马”形容军队规模宏大,行进在“关山”之间,既展现了军队的雄壮气势,也暗示了行军路途的艰难险阻。接着,“关山三尺雪”一句,通过“三尺雪”的夸张描述,渲染出边塞冬日的严寒与环境的恶劣,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悲壮色彩。
“马尽雪亦乾,沙飞石更裂”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军途中自然环境的残酷。马匹在雪地里跋涉,雪被踏干,沙石在风中飞舞,甚至因寒冷而裂开,形象地表现了行军的艰辛与自然环境的严酷。
“归来三五骑,旌旗映雪灭”则转而描写行军归来的情景。尽管只有少数几骑归来,但他们的身影在雪地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明,然而随着他们接近,原本映照在雪地上的旗帜却逐渐消失在视线中,这既是对归来的士兵们英勇牺牲的哀悼,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示。
最后,“不见去时人,空流碛中血”两句,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强调了战争的无情与牺牲的巨大。在归来的士兵眼中,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已不在身边,留下的只有战场上的鲜血和无尽的思念。这一幕既是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也是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边塞行军的艰苦卓绝与士兵们的英勇牺牲,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历史深度。
人伦风化自孝始,我怀义乌颜氏子。
昔从书传闻其名,今来浙东入其里。
未入里先见路碑,高冢巍然云树里。
犹有群乌绕墓飞,或者神乌长不死。
衔土伤吻土亦亦,乌血凝成墓山紫。
今古人人皆有亲,负土葬者岂独此。
如何感召到山禽,须就人心推物理。
生前服劳情自苦,亡后附身哀靡已。
天地悯怜鬼神泣,无知羽族有所使。
父子茔域永相依,白云深处精灵起。
风吹草卉即莱衣,溪浮蘋藻为甘旨。
千秋万古此经过,谁人眼不泪如水。
小玲珑,大玲珑,平林突起群玉峰。
霜铏剪取碧磈䃬,雷斧凿破青嵌崆。
自有此山生此石,鬼削天劖更无迹。
泗滨浮出瑞玉磬,周庙横陈古苍璧。
苍官俨冠剑,翠官披琅玕。
好风吹月来,光动九琳轩。
守庵道人形野倨,白领方袍草为屦。
颇奇二士入洞来,引向高亭最幽处。
他山岂无石,弄假不似真。
平泉马鹿迹何在,南墅甲乙名灰尘。
说真辩假无时了,山童隔竹敲茶臼。
南之山丛丛,桂树生也直。
朱华自成林,不杂众芳植。
上有青鸾栖,因之为羽翼。
移根上林苑,零露滋晓色。
岂不罹凝寒,高标竦孤特。
丹心能自渥,身性不加饰。
所以离骚词,嘉其秉炎德。
相观穹壤间,人统形气识。
阳根为刚明,阴质为闇塞。
灵均莫能招,聊与花辩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