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山里住,已作绿毛身。
护气常稀语,存思自见神。
养龟同不食,留药任生尘。
要问西王母,仙中第几人。
几年山里住,已作绿毛身。
护气常稀语,存思自见神。
养龟同不食,留药任生尘。
要问西王母,仙中第几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在山里居住多年,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化作了林间的精灵。他的言语含蓄,不轻易表露内心的情感,只有内心深处的神思自在流转。
诗中“养龟同不食”一句,通过隐逸者对龟的养育和不食其肉的行为,表现了他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以及超脱世俗饮食之念的高洁情操。同时,这也象征着他已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足与超然。
“留药任生尘”则暗示隐逸者对于天地间草木之灵、药材之效用持有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任由它们在大自然中生长、繁衍,不加人为干预,也反映出他对宇宙万物的一种敬畏与和谐共生的心境。
最后一句“要问西王母,仙中第几人”,则是隐逸者对于自己在仙界中的地位有一种自信而又带有玩味的提问。西王母,道教传说中主管灵芝之神,是长生不老、掌握仙药的女神。在这里,隐逸者似乎在询问自己在追求永生与精神境界方面,已达到了何种程度,是否已经跻身于仙人的行列。这一提问,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极限的探索,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心灵渴望。
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
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馀。
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
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
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
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文章始隋唐,进取归一律。
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
变今嗟未能,于己空自咄。
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
故令俶傥士,往往弃堙郁。
皋陶叙九德,固有知人术。
圣世欲尔为,徐观异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