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
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馀。
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
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
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
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
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馀。
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
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
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
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杭州修广师法喜堂》。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佛学思想和个人情感体验的诗篇。
"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 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了佛教中浮屠(即佛塔)的特殊意义,以及通过佛法来洗净尘世烦恼、追求心灵的空寂和清净。
"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持的心境,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充实,不再被世间事物所牵绊。
接下来的几句 "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 描述了一幅幽雅的自然景象,其中“石脚立竹”描绘出一种坚韧与清新的意境,通过这种静谧的环境来营造心灵的宁静。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这两句则是诗人在这自然之中体验到的内心变化和平和,感受到了心灵的解脱与宽慰。
至于 "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 这几句,诗人回望过去的壮举和志向,与现在的情形相比较,有了更多的感慨与反思。
最后 "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存智慧的一种领悟,即理解到一切行动都有其道理,不应简单地划分是非,也不必过于在乎世俗的评价。同时,他期待着能够隐退山林,重新开始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总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佛学思想、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是王安石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