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蟾明,朱阁静,新燕近帘语。
还记元宵,灯火小桥路。
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诮不顾、斗斜三鼓。
甚无据。谁信一霎是春,莺声留不住。
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
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算不枉、那时分付。
宝蟾明,朱阁静,新燕近帘语。
还记元宵,灯火小桥路。
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诮不顾、斗斜三鼓。
甚无据。谁信一霎是春,莺声留不住。
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
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算不枉、那时分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生活图景。开篇“宝蟾明,朱阁静,新燕近帘语”写出了一个宁静的早晨,蟾蜍(即壁虎)的叫声清晰可闻,红色的阁楼上下静悄悄,而新建的燕巢就在窗帘附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接着“还记元宵,灯火小桥路”则回忆起了元宵节(即春节)的夜晚,那时的小桥上映照着灯火的光芒,情景交织。
“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诮不顾、斗斜三鼓。”这里写的是春天的竹笋细嫩而柔软,如同小船在水面上缓缓前行,不必太过在意外界的议论与嘲讽,随着夜深人静的三更时分。
“甚无据。谁信一霎是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不可捉摸和短暂性的一种感慨。一场细雨(一霎)似乎就能带来春意,但又容易令人怀疑,春天是否真的到来了。
“莺声留不住。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莺鸟的鸣叫声难以捕捉,它象征着春天即将逝去。而柳树的颜色已被苔藓所覆盖,花圃在风雨中也变得昏暗不明,进一步强化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算不枉、那时分付。”诗人仔细观察着用丝线制作的带子和银制的扣子,以及沾有香气与泪水的细软头巾。这里暗示了一段往事,或许是对过去情感的回忆,感到当初的情感投入并非徒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春天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时间流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