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宜雨又宜晴,农谚何曾有定评。
今日雨佳晴亦快,对时额手祝西成。
立秋宜雨又宜晴,农谚何曾有定评。
今日雨佳晴亦快,对时额手祝西成。
这首诗《立秋日作》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巧妙地描绘了立秋时节的天气特点与农民对于自然的期待。
首句“立秋宜雨又宜晴”,开篇即点明立秋时节,雨水与晴天都是农民们所期盼的天气状况。雨水可以滋润土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晴天则利于作物晒干,避免霉变。这种矛盾统一的描述,体现了农民对自然条件的深刻理解与依赖。
次句“农谚何曾有定评”,通过引用农谚这一民间智慧的载体,表达了对于天气预测不确定性的认识。农谚虽是世代相传的经验总结,但其准确性并非绝对,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第三句“今日雨佳晴亦快”,转折到具体的一天,无论是雨还是晴,都让人心情愉悦。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当下天气的满意,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任何一种适宜天气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对时额手祝西成”,以动作描写结束全诗。诗人面对当前的天气,双手合十,表达出对丰收的诚挚祝愿。这里的“西成”通常指秋季的收获,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美好期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立秋时节农民对天气的敏感与期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体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我行几许踰沅湘,直抵八桂漓水旁。
千山倒影摇溪光,秀色不借草木苍。
兹亭构胜俯回塘,野花风递罗绮香。
岩前伏波航羽觞,一洗尘思生清凉。
疑有仙人白玉床,壶中景迥日月长。
步此仙籁音琅琅,世间名利真毫芒。
此景不独冠南方,恨不筑室轻侯王。
回首尘迹空渺茫,瞥去未必计非良。
其如樽酒情难忘,恍然一梦五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