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黄山汤池留题遥寄之作·其一》
《奉和黄山汤池留题遥寄之作·其一》全文
清 / 柳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素女千年供奉汤,拍浮浑似踏春阳。

可怜兰泽都无分,宋玉何繇赋薄装?

(0)
翻译
一位名叫素女的仙女供奉着千年仙汤,她在其中漂浮就像踏在春天的阳光下。
可惜的是,她与那香气四溢的兰泽无缘,宋玉又怎能为她写下轻盈的诗篇呢?
注释
素女:古代神话中的仙女。
供奉:奉献或侍奉。
汤:这里指仙汤,可能象征着某种神秘的液体或情境。
拍浮:在液体中自由浮动。
浑似:犹如。
踏春阳:如同在春天的阳光下游玩。
可怜:可惜。
兰泽: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香气四溢的地方,如兰花丛生之地。
无分:没有缘分。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以《高唐赋》、《神女赋》等作品著名。
赋:此处指作诗或写文章。
薄装:轻盈的诗篇或描绘。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柳是所作,名为《奉和黄山汤池留题遥寄之作(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素女千年供奉汤”一句,以神话传说中的素女形象,衬托出黄山汤池的古老与神秘,以及它被世代供奉的珍贵。这里的“千年”二字,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悠久,更映射出了诗人对这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拍浮浑似踏春阳”一句,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出汤池水波荡漾的生动画面。“拍浮浑”形象地传达了水面的活力,“似踏春阳”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温暖而明媚的季节氛围中,与“千年供奉”的肃穆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可怜兰泽都无分”一句,转折出现,诗人的情感由敬畏转为哀愁。这里的“兰泽”指代着黄山的泉水,而“都无分”则表达了诗人对这自然之美无法占有和分享的遗憾。

最后,“宋玉何繇赋薄装?”一句,通过引用古人宋玉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于自身才华不逮时世、无处施展的感慨。“薄装”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落差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汤池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清代文学中常见的意境与情怀交织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柳是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京口

羞傍双眉著片纱,鞭羸无计避尘沙。

秋风渐扫人间暑,老眼徐看帝里花。

山水周遭留玉气,楼台缥缈出烟霞。

观光我有无穷意,且放幪头破帽斜。

(0)

郡斋夜坐与冯柳工公联句有怀屠少卿

青霄一别动经年,诗卷犹传旧咏篇。

共拨红炉看醉墨,坐销孤独费吟笺。

江湖风雪怀人远,歧路音书别思悬。

春意省中千柳直,梦回阙下五云连。

法星此夜昭河汉,驷马他年耀市廛。

伐木再歌秋鬓短,停云独立越江偏。

涓埃无补惭予老,鼎鼐能调羡子贤。

何处风光还握手,几人恩宠似登仙。

未逢驿使梅孤发,应念亲庭草自妍。

南极未应虚梦想,白头长见彩衣翩。

(0)

何子完来访平湖用白沙封子完庐墓卷韵赠别

七年弄影笑何功,握手逢君又孟冬。

诗味直从江浦醉,墨痕须固玉台封。

休疑美玉栖顽璞,几见繁花舞乱风。

坐我池亭看镜水,白云何处觅高峰。

(0)

送诸生往杭州时吴提学檄选诸生听讲三首·其三

无言夫子教当年,不道无言是妙传。

千古路头须问讯,浮云消尽见青天。

(0)

偶述三首·其三

坐入深更月向低,天灵一点照群迷。

何人不奈秋光好,时送歌声过北溪。

(0)

忧旱

半晌飘时雨,轰雷几夕昏。

未酬苏旱意,也受一凉恩。

散步看云脚,沈吟对麦孙。

青青野莙荙,满径为谁繁。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