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短漏疑促,山高天易夕。
苍茫自远至,亦先见蟾魄。
一屈斯一信,问不容拣择。
随时爱景光,汲古翻书策。
去岁与今宵,如是何曾隔。
日短漏疑促,山高天易夕。
苍茫自远至,亦先见蟾魄。
一屈斯一信,问不容拣择。
随时爱景光,汲古翻书策。
去岁与今宵,如是何曾隔。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日落山高,天色渐暗的情景。诗人通过“日短”、“山高”、“天易夕”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夕阳西下,天色迅速变暗的景象。接着,“苍茫自远至,亦先见蟾魄”,描述了在一片苍茫之中,月亮率先显现,给这宁静而深沉的黄昏增添了一抹亮色。
“一屈斯一信,问不容拣择”,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这里的“一屈斯一信”可能指的是事物变化的必然性,暗示着无论何时,自然规律都不可违背,人无法选择或改变。
“随时爱景光,汲古翻书策”,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他珍惜每一刻的美景,同时也从古代的书籍中汲取智慧,不断学习和思考。
最后,“去岁与今宵,如是何曾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的连贯感。这句话意味着尽管岁月更迭,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深刻体验,仿佛从未有过间隔,一直延续至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生活和知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金华山巅一挥手,俯视尘寰仰星斗。
闲云满地白鹤飞,积雪暗天苍兕吼。
北山周回七百里,名著洞天非不久。
世人未识山中乐,问我山中何所有。
旧传叱石化羊眠,亦有耕田驱鹿走。
大士浴瓶今尚在,孝标书堂谁与守。
翩然东访赤松子,何须辟谷能延寿。
出门一笑天地宽,龊龊徒为儿女丑。
君不见东坡游赤壁,东望武昌西夏口。
江山风月两依然,谁能与客携鱼酒。
千载一相逢,相见无浃旬。
一生能几别,且复无此身。
昔别尚可惜,此别重惜之。
两髀跨鞍马,非复少壮时。
他人怪康强,自觉筋力衰。
所苦气如缕,所忧命如丝。
死生亦大矣,而乃常别离。
人生一月间,得笑无六七。
朝为众狙喜,莫作枯鱼泣。
已矣泉下人,优哉冢中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