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入城秋草黄,秋天如水秋郊长。
少年跨马蹋烟去,楚制短衣身手强。
榼榼银鞍行道左,人马安閒见者惰。
侧身忽若雕翅翻,缠结鞍鞯无不妥。
城南古水横匹练,划见晴空飞紫电。
去惊白日追四蹄,来羡长风牵一线。
玉鞭虽长不及催,无尘有影真龙媒。
杜陵野老色惆怅,见此何殊天下材。
去冬万骑抵京室,官军马迟渠马疾。
大冠脩剑不枝撑,血流有似陈陶泽。
今年形势转莫支,诸将论功更不疑。
青禾白豆豢驽马,饱食只怕边风吹。
安得少年不爱死,驱此万匹向燕市。
直出榆关发三矢,走马归来只如此。
秋风入城秋草黄,秋天如水秋郊长。
少年跨马蹋烟去,楚制短衣身手强。
榼榼银鞍行道左,人马安閒见者惰。
侧身忽若雕翅翻,缠结鞍鞯无不妥。
城南古水横匹练,划见晴空飞紫电。
去惊白日追四蹄,来羡长风牵一线。
玉鞭虽长不及催,无尘有影真龙媒。
杜陵野老色惆怅,见此何殊天下材。
去冬万骑抵京室,官军马迟渠马疾。
大冠脩剑不枝撑,血流有似陈陶泽。
今年形势转莫支,诸将论功更不疑。
青禾白豆豢驽马,饱食只怕边风吹。
安得少年不爱死,驱此万匹向燕市。
直出榆关发三矢,走马归来只如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策马驰骋的场景,充满了动感与豪情。开篇“秋风入城秋草黄,秋天如水秋郊长”以秋景起笔,渲染出一种萧瑟而辽阔的氛围。接着“少年跨马蹋烟去,楚制短衣身手强”点明了主角的身份和状态,展现出少年的英姿飒爽。
“榼榼银鞍行道左,人马安閒见者惰”通过描绘少年所骑之马的装饰和人马的状态,侧面烘托出少年的不凡。接下来“侧身忽若雕翅翻,缠结鞍鞯无不妥”更是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少年驾驭马匹的高超技艺。
“城南古水横匹练,划见晴空飞紫电”一句,以水波比作匹练,以天空中的闪电比喻少年的马蹄,形象地描绘了少年策马飞驰的壮观景象。“去惊白日追四蹄,来羡长风牵一线”则进一步强调了少年速度之快,仿佛能超越时间和空间。
“玉鞭虽长不及催,无尘有影真龙媒”表达了对少年及其坐骑的赞美,将他们比作真正的骏马。“杜陵野老色惆怅,见此何殊天下材”则通过旁观者的视角,表达了对少年才能的赞赏和羡慕。
后半部分“去冬万骑抵京室,官军马迟渠马疾”对比去年与今年的情况,突出了少年坐骑的优越性。“大冠脩剑不枝撑,血流有似陈陶泽”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场面,展现了少年的英勇。“今年形势转莫支,诸将论功更不疑”表明了少年在军事上的贡献得到了认可。“青禾白豆豢驽马,饱食只怕边风吹”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少年坐骑的品质和主人的智慧。
最后“安得少年不爱死,驱此万匹向燕市。直出榆关发三矢,走马归来只如此”表达了对少年英勇精神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少年能够继续在战场上展现非凡能力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少年英雄的形象,展现了其卓越的骑术、勇猛的战斗精神以及对和平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激情与理想的佳作。
紫凤飞南海,徘徊恋天池。
岂无三珠树,归守椅梧枝。
逢君问出处,所需在明时。
本期千仞翔,览德而下之。
文采非惊世,宁为燕雀欺。
尝闻帝王代,衔图及鸣岐。
时哉不我与,蒙议于德衰。
稻粱不肯啄,终岁常苦饥。
东园琅玕实,倘许共来仪。
命侣出皇坰,税驾水之浒。
高下见林莽,飞潜散鳞羽。
维时夏秋交,凉风变徂暑。
棱棱霜台俊,幽期协心许。
选胜匪自今,兹游亦已屡。
追念向来辈,无一今晤语。
花木识故蹊,池亭非旧主。
芳塘未改流,颓城尚遗堵。
转盼即陈迹,况复论终古。
我闻达士说,天地为逆旅。
何者是长物,而能久留处。
浮白且尽觞,谈玄但挥麈。
一醉兀自然,此外非吾取。
南州盛火德,衡岳应朱爵。
拔地势嵯峨,摩天气回薄。
五岭耸近峙,九江沦巨壑。
秩祀崇百王,典礼光述作。
在昔有虞世,巡狩穷蛮落。
夏后体明德,玉字亦参错。
不知何代王,柴望阻灊霍。
南风岂不竞,皇德讵能博。
辇路鞠榛莽,云衢成寂寞。
缅惟赤帝居,降神谅有托。
宁止宅仙灵,岂但富鸾鹤。
往哲夙所钦,胜游追前诺。
幽探岣嵝碑,广张洞庭乐。
去矣逝鸿冥,讵云屈龙蠖。
问水识江介,濒湖见兹县。
适越道里尽,入楚众流乱。
汀唱闻渔榜,山烟起樵爨。
浦暗菱荇稀,赭岸霞光绚。
鹤侣冲人起,鱼群惊棹散。
节物客里换,客愁酒中断。
王程未及瓜,乡路已过半。
行役其如何,临流暂觞玩。
江海寄劳人,安土庶无闷。
汝纶淡荡人,白首困章句。
为文拟送穷,作赋悲不遇。
昨来客长安,稍枉故人步。
时贵无所谒,囊空亦已屡。
未蒙布衣召,且罄壶觞趣。
今晨别我去,掉臂不肯住。
千金谁鬻伎,五石君浮瓠。
岂无国士心,终鲜尘埃顾。
缔交二十载,俯仰见情愫。
三叹白驹篇,气竭不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