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盛火德,衡岳应朱爵。
拔地势嵯峨,摩天气回薄。
五岭耸近峙,九江沦巨壑。
秩祀崇百王,典礼光述作。
在昔有虞世,巡狩穷蛮落。
夏后体明德,玉字亦参错。
不知何代王,柴望阻灊霍。
南风岂不竞,皇德讵能博。
辇路鞠榛莽,云衢成寂寞。
缅惟赤帝居,降神谅有托。
宁止宅仙灵,岂但富鸾鹤。
往哲夙所钦,胜游追前诺。
幽探岣嵝碑,广张洞庭乐。
去矣逝鸿冥,讵云屈龙蠖。
南州盛火德,衡岳应朱爵。
拔地势嵯峨,摩天气回薄。
五岭耸近峙,九江沦巨壑。
秩祀崇百王,典礼光述作。
在昔有虞世,巡狩穷蛮落。
夏后体明德,玉字亦参错。
不知何代王,柴望阻灊霍。
南风岂不竞,皇德讵能博。
辇路鞠榛莽,云衢成寂寞。
缅惟赤帝居,降神谅有托。
宁止宅仙灵,岂但富鸾鹤。
往哲夙所钦,胜游追前诺。
幽探岣嵝碑,广张洞庭乐。
去矣逝鸿冥,讵云屈龙蠖。
这首诗描绘了南岳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将南岳的地理特征、祭祀礼仪、历史传说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展现了南岳独特的魅力。
首先,诗人从宏观角度描绘了南岳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南州盛火德,衡岳应朱爵。拔地势嵯峨,摩天气回薄。”南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雄伟的山势,象征着火德的盛满与朱爵的响应,展现出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气息。接着,“五岭耸近峙,九江沦巨壑”则进一步描绘了南岳周围群山环抱、江河汇聚的壮丽景象。
随后,诗人转向对南岳祭祀礼仪的描述:“秩祀崇百王,典礼光述作。”这表明南岳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更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场所,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诗人通过“在昔有虞世,巡狩穷蛮落。夏后体明德,玉字亦参错”这一段,追溯了南岳的历史,提到了虞舜巡狩至南岳、夏后氏体恤民情等传说,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不知何代王,柴望阻灊霍”则表达了对古代帝王未能亲临南岳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南岳的神圣不可侵犯。
“南风岂不竞,皇德讵能博”一句,诗人借自然界的风力来比喻皇德的广大与深远,表达了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辇路鞠榛莽,云衢成寂寞”描绘了南岳的荒凉与静谧,与之前的壮丽形成对比,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缅惟赤帝居,降神谅有托。宁止宅仙灵,岂但富鸾鹤。往哲夙所钦,胜游追前诺。幽探岣嵝碑,广张洞庭乐。去矣逝鸿冥,讵云屈龙蠖。”诗人表达了对南岳的向往与敬仰,不仅欣赏其自然美景,更对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深感钦佩。他渴望深入探索南岳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神秘的岣嵝碑还是广阔的洞庭湖,都充满了无限的奥秘与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南岳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南岳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和崇高追求。
平昔意翛然,闲吟肯自贤。
贫应闻苦节,学亦得心传。
路滑籍溪上,草深云谷前。
何时奠鸡酒,为滴到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