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山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和对远方战乱的隐忧。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是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之中,只能听到几里外传来的寒冷溪水的声音,而周围几乎没有邻舍,可以感受到诗人孤独和与世隔绝的情怀。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这两句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奇异的鸟儿在空旷的大地上发出叫声,而夕阳的余晖让行人感到恐惧,可能是因为天色暗淡而害怕夜幕降临,或是另有隐喻。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这两句中“初月”指的是新月刚出现,而“未终夕”则说明夜色尚浅;“边烽不过秦”暗示了战事的消息没有超过长城以西的秦地,这里可能是对边疆战乱的一种担忧。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最后两句描绘的是诗人所在山村的景象,“萧条”形容树木的枯枝摇曳;“桑柘外”则是指村落周围的桑树和柘树之外的地方;“烟火渐相亲”表明了距离虽远,但村庄间的炊烟逐渐接近,显露出一种对邻里之间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同时也透出了对边疆战乱的关注,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临并踰二期,病戚居其半。
虽以志自勉,精识奈耗乱。
故于一道事,十六七不干。
贪权莫即乱,罪大孰可逭。
纳节求本邦,所幸脱诛窜。
君仁恻至诚,亟俾贤者换。
与公同心人,金固其利断。
安然解印归,万喜无一惋。
为别信宿来,书日慰愚懦。
张瑟久不调,易调犹未断。
非才辱公知,处道诚一贯。
至于措置间,在理有殊判。
不当牵以私,经画误远算。
愿公新政条,布若星日灿。
害边者刬除,垢俗者涤浣。
使兹全晋民,比屋竞耸观。
仆远闻公为,省过安敢惮。
虽有好事徒,议论乌得间。
飨帝精禋举,严亲广孝纯。
祢宫增懿典,皇册荐威神。
宝殿斋居肃,琳房献礼陈。
慨瞻清庙几,穆奠紫坛茵。
备乐嘉安曲,鸿仪显相臣。
玉从丹禁出,路俨绣旂新。
瑞霭蒙天仗,祥风入帝宸。
欢呼九州会,庆泽万方均。
有幸逢华旦,无谟翼至仁。
但祈陪百礼,景扈越千春。
历历听钟鸣。当知在帝城。西树隐落月。
东窗见晓星。雾露朏朏未分明。乌啼哑哑已流声。
惊客思。动客情。客思郁纵横。翩翩孤雁何所栖。
依依别鹤半夜啼。今岁行已暮。雨雪向凄凄。
飞蓬旦夕起。杨柳尚翻低。气郁结。涕滂沱。
愁思无所托。强作听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