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柏为香炷,煎茶当酒杯。
鬓因儿女雪,心向利名灰。
茅屋湖边住,柴扉柳下开。
残年未归去,排日为公来。
捣柏为香炷,煎茶当酒杯。
鬓因儿女雪,心向利名灰。
茅屋湖边住,柴扉柳下开。
残年未归去,排日为公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平淡与自适其乐之情。"捣柏为香炷,煎茶当酒杯"两句描绘出诗人日常的简单生活,他以捣碎的柏树叶做香料,用清晨的露水煎制成茶代替美酒,展示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乐在平淡的生活态度。
"鬓因儿女雪,心向利名灰"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然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鬓"指头发,因家中有儿女的欢声而显得更加灿烂;"心向利名灰"意味着诗人的内心已不再追求那些虚幻的功名与荣誉,而是更加看淡了这些世俗的东西。
"茅屋湖边住,柴扉柳下开"两句描绘出诗人隐居的环境,他居住在湖畔的一座茅草覆盖的小屋,门扉由柴条编织而成,在垂柳之下轻轻地打开,这里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残年未归去,排日为公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岁月的规划和期待。尽管年华已逝,但他依旧没有返回尘世的心愿,而是将每一天都当作公平而宝贵的时间来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理念。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