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华阴东郭客舍的夜宿经历,通过对环境与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情怀和深沉意境。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紧迫感的氛围。旅人在山郭之间找到了临时的住所,而解下马鞍、响起的钟声,则是夜晚的标志,显示出一种行迹匆匆的生活。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这里主人可能是客舍的屋主,他在炊煮着新收获的粮食,而旅人(行子)则是在夜晚解决自己的饥饿问题。这两句反映了人们对温饱的渴望,也隐含了一种生活的艰辛。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这是诗中的转折点,月亮在山口升起,它所到之处便是“首阳”,这里特指华阴地方。这一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山峦在秋日落幕时分外显得荒凉,而萧瑟的风声和寒冷的松树都让人感到一种悲凉。
"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长时间离开亲友的痛苦,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了不舍。
最后两句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描述了诗人在旧时游览过的地方又一次漫步,这次是在黄昏时分;而“归轩”则表明诗人即将返回自己的轩车,但现在已经有些延误。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客舍生活的细节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情凝视,展现了诗人对于旅途孤独与不安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归属与安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