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宅枕层岭,春湖绕芳甸。
云甍出万家,卧览皆已遍。
渔商汗成雨,廨邑明若练。
越俗镜中行,夏祠云表见。
兹都信盘郁,英远常栖眄。
王子事黄老,独乐恣游衍。
谢公念苍生,同忧感推荐。
灵越多秀士,运阔无由面。
神理翳青山,风流满黄卷。
揆予谬承奖,自惜从缨弁。
瑶水执仙羁,金闺负时选。
晨趋博望苑,夜直明光殿。
一朝罢台阁,万里违乡县。
风土足慰心,况悦年芳变。
淮廪伫滋实,沂歌非所羡。
讼寝归四明,龄颓亲九转。
微尚本江海,少留岂交战。
唯馀后凋色,窃比东南箭。
郡宅枕层岭,春湖绕芳甸。
云甍出万家,卧览皆已遍。
渔商汗成雨,廨邑明若练。
越俗镜中行,夏祠云表见。
兹都信盘郁,英远常栖眄。
王子事黄老,独乐恣游衍。
谢公念苍生,同忧感推荐。
灵越多秀士,运阔无由面。
神理翳青山,风流满黄卷。
揆予谬承奖,自惜从缨弁。
瑶水执仙羁,金闺负时选。
晨趋博望苑,夜直明光殿。
一朝罢台阁,万里违乡县。
风土足慰心,况悦年芳变。
淮廪伫滋实,沂歌非所羡。
讼寝归四明,龄颓亲九转。
微尚本江海,少留岂交战。
唯馀后凋色,窃比东南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家乡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开篇“郡宅枕层岭,春湖绕芳甸”即设定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环境,其中“枕层岭”、“春湖”、“芳甸”都传递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诗人通过“卧览皆已遍”表达了一种对周遭环境了如指掌的熟悉感。
接下来的“渔商汗成雨,廨邑明若练”则描绘了一幅水乡生活图,渔商是指捕鱼为生的商人,“汗成雨”形象地表达了他们辛勤劳作的情景,而“廨邑明若练”则展示了城镇的清晰轮廓。
诗中还穿插着对故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回忆,如“越俗镜中行,夏祠云表见”,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所处地域文化的自豪和认同。同时,“王子事黄老,独乐恣游衍”则显示了诗人对于道家思想的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深沉和复杂。“灵越多秀士,运阔无由面”可能是在表达对时局的无奈,“神理翳青山,风流满黄卷”则是诗人对于书籍知识的向往和追求。
“揆予谬承奖,自惜从缨弁”中,“揆予”一词用得颇为精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的自我审视,而“自惜从缨弁”则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留恋。
最后几句“晨趋博望苑,夜直明光殿。一朝罢台阁,万里违乡县。风土足慰心,况悦年芳变。”则描绘了诗人在早晚之间的活动,以及对家园的留恋和内心的平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景物描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集描写、怀旧、哲思于一体的佳作。
鬓鬟云半堕,雀沉钿翠,凤横钗朵。
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
冷暖无人熨贴,但倦倚、纱笼残火。眠未可。
愁帘病阁,断肠功课。
扫眉才子多情,也宛转怜香,自题珠唾。
若作书生,还恐更痴于我。
欲访桃根艳迹,奈梦里、秦淮烟锁。深夜坐。
思量问伊知么。
老去东坡,零落了、风流赛筵。
恕吾辈,疏狂礼节,重酌寒泉。
廿五条冰弹碎月,十三陵树长荒烟。
采黄花、人语冷香中,残翠边。神至矣,风满船。
神去矣,水连天。击空明一片,渔鼓吟舷。
睡起芙蓉窥镜里,日斜鸥鹭拜门前。
有小鬟、低唱棹歌来,秋渺然。
白纻人归,玉箫声换,短篷谁按红牙。
渐邗沟月影,又透入窗纱。
听一杵、清钟唤梦,鬓丝禅榻,休问烟花。
正羁愁、撩乱可堪,尊酒消他。
锦帆在否,算垂杨、曾见繁华。
叹画鹢春波,流萤故苑,何处人家。
殿脚翠螺抛尽,西风外、冷落宫斜。
话兴亡遗事,伤心空付栖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