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鬟云半堕,雀沉钿翠,凤横钗朵。
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
冷暖无人熨贴,但倦倚、纱笼残火。眠未可。
愁帘病阁,断肠功课。
扫眉才子多情,也宛转怜香,自题珠唾。
若作书生,还恐更痴于我。
欲访桃根艳迹,奈梦里、秦淮烟锁。深夜坐。
思量问伊知么。
鬓鬟云半堕,雀沉钿翠,凤横钗朵。
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
冷暖无人熨贴,但倦倚、纱笼残火。眠未可。
愁帘病阁,断肠功课。
扫眉才子多情,也宛转怜香,自题珠唾。
若作书生,还恐更痴于我。
欲访桃根艳迹,奈梦里、秦淮烟锁。深夜坐。
思量问伊知么。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玉漏迟·福莲室女史嘱题秦淮校书斜倚薰笼图》描绘了一幅女子在秋夜独处的画面。首句“鬓鬟云半堕”形象地刻画了女子秀发披散,如云半垂的娇态。接下来,“雀沉钿翠,凤横钗朵”通过比喻,暗示了女子头饰的精致华美,以及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表达了女子对寒冷的敏感和对远方雁鸣的触动,寓言着她对离人的思念。接着,“冷暖无人熨贴”揭示了她的孤单无依,只能依靠微弱的纱笼残火取暖。“眠未可。愁帘病阁,断肠功课”进一步渲染了她的愁苦情绪,仿佛每一声叹息都在加重她的哀伤。
下片转向女子的内心世界,“扫眉才子多情,也宛转怜香”赞美了她的才情与美貌,然而即使如此,她仍感到无人理解。“若作书生,还恐更痴于我”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甚至认为自己可能比书生还要痴情。最后,“欲访桃根艳迹,奈梦里、秦淮烟锁”借秦淮河的烟雾隐喻现实与梦境间的阻隔,她无法追寻心中的美好。
结尾“深夜坐。思量问伊知么”以深夜独坐的场景收束,女子在深思中发出疑问,流露出对未知答案的期待和无奈。整首词情感细腻,画面生动,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
观音妙智力,无刹不现身。
出自针缕间,神通亦如是。
光华五采备,成此六铢衣。
云髻冰雪衣,宝冠璎珞饰。
庄严行道相,步步妙莲花。
慈眼视众生,睟然见于色。
愿言瞻敬者,回顾逍遥人。
系缚本来无,何往非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