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一饭蒙头睡,黄叶堆门莫扫除。
夜半枕前师子吼,起来烧却野狐书。
日中一饭蒙头睡,黄叶堆门莫扫除。
夜半枕前师子吼,起来烧却野狐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中的第四首。诗的内容描绘了一位隐士或学者的生活状态。首句“日中一饭蒙头睡”形象地写出主人公白天简单饮食后便沉沉入睡,生活极其简朴,甚至到了中午也不愿起身。次句“黄叶堆门莫扫除”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和疏懒,门前落叶堆积,暗示着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不愿过多打理。
后两句“夜半枕前师子吼,起来烧却野狐书”则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活动。在寂静的夜晚,仿佛听到佛法中的狮子吼声,这可能象征着心灵上的觉醒或顿悟。他因此从梦中惊醒,决定烧掉那些他认为可能是迷惑自己的“野狐书”,即世俗的书籍或杂念,表现出他对精神净化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精神境界。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素以峭拔、奇崛著称,此诗亦体现了这种特色。
吾州建溪滩,怒石立巨浪。
浙溪杂砂碛,小波微激荡。
艑郎太章皇,操橹不敢唱。
男妇纷叫嚣,栗如赴敌状。
来船误当冲,去船急扼吭。
水石声相仇,陆行须奡荡。
当其偪仄时,篙师怒相向。
得失尺寸间,谁复知礼让。
我愿挽颓波,万斛得通畅。
来去任自然,樵风轻五两。
山行不知远,丛木忽苍翠。
青岚起层冈,幽幽隐古寺。
初地肇萧梁,嘉名赐唐帝。
复有慈受僧,结庐传宋世。
寺前五株松,落落擎天势。
虬角不可攀,龙鳞时或坠。
山僧颇好名,窃附五柳意。
揖余为余言,此树阅千岁。
其下两石幢,中藏佛舍利。
剔藓试摩挲,其一本无志。
其一会昌年,僧契元书字。
字字空王言,历历时日记。
颇通瘦硬神,亦饶烟云气。
幸藏深山间,勿为椎拓累。
守拙全天真,斯理得罕譬。
少小慕松陵,倡和金兰契。
今来精舍中,曾是结遐企。
栋宇中劫灰,林壑余古致。
我亦烟波徒,翛然愿高寄。
杨花飞,游丝扬,两地相逢不相让。
毕竟杨花性更柔,因风复上杨枝上。
游丝一缕当空垂,欲落不落花蕤蕤。
须臾驻向花阴去,有意寻之不知处。
杨花飘荡丝缠绵,游子心伤望远天。
寄语高楼休极目,鸟啼花落自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