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山》
《东山》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才贤国运每相关,出处公遭典午间。

梦里铅华浑脉脉,萧中芳迹尚班班。

始高霄汉鸿飞远,终惜云巢凤不还。

好是南阳扶汉鼎,勋名千古仰东山。

(0)
鉴赏

这首诗《东山》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联“才贤国运每相关,出处公遭典午间”,开篇即点明了才智之士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在关键的时刻,人才的涌现与否往往决定了国家的命运走向。这里的“公”字,既可指具体的历史人物,也可泛指所有为国效力的贤能之士,而“典午间”则暗示了国家处于动荡或转折的时期,需要这些人才来稳定局势,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颔联“梦里铅华浑脉脉,萧中芳迹尚班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梦里铅华浑脉脉”运用了梦境的意象,象征着历史人物虽已逝去,但其留下的精神与功绩却如同铅华一般,深藏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默默传递着力量与智慧。后句“萧中芳迹尚班班”则通过“芳迹”这一形象,强调了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足迹依然清晰可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影响深远,如同春风吹过,留下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始高霄汉鸿飞远,终惜云巢凤不还”,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历史人物比作翱翔天际的大雁和栖息云端的凤凰,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辉煌与最终的遗憾。大雁高飞远去,象征着他们曾经的壮志与成就;而凤凰未能归巢,则暗含了对他们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

尾联“好是南阳扶汉鼎,勋名千古仰东山”以南阳张衡扶助汉室为典故,赞美了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此联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崇高评价,也是对所有为国家、民族贡献智慧与力量的人们的颂扬。最后,“勋名千古仰东山”一句,以“东山”作为象征,寓意着这些英雄人物的功勋与名声将永远被世人铭记,如同东山之巍峨,屹立不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情描绘,展现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敬与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翰长再有北门之拜

病褫荷囊避禁闱,弥年专气养琼枝。

仙都去后桃寻熟,温室重来树更滋。

宫月旧蟾涵静滴,武泥前劄燥残芝。

宝钉赐带辉腰组,尚苦春来几眼移。

(0)

登楼

百尺危楼照綵霓,凭高不见羽人归。

桑田海上悲深浅,城郭人间叹是非。

急桨征帆来未定,远云低树去相依。

古欢今恨成多少,讵减江声与翠微。

(0)

续抒感怀

出案屯营卧治州,黄云三结塞垣秋。

敦诗未必真谋帅,有恨何妨老不侯。

百虑参差非壮境,一樽寥落但边愁。

此时自跃知无愧,万物炉中许见收。

(0)

病兴早朝

万辔冬珑凤阙西,病兴重喜趁朝闺。

初霞稍上岩廊戟,落月催传卫士鸡。

温树未凋风力薄,仙杯已满露华低。

明光一对清光罢,昏目犹惭眩转迷。

(0)

送僧游越

越绝天长晓雾低,若耶云树蔽春晖。

江龙浪稳迎杯度,岩虎蹊空避锡归。

晨饭聚香斋品洁,夜盆沈漏睡魔稀。

玉珰谁望西来气,五叶花开祖有衣。

(0)

杨备永嘉市征

汉祀坛边望画衣,故人杯酒怨歌骊。

几枝北道梅传信,一味南方桂补羸。

后雨蒸青贻素业,旧塘生草继妍辞。

他年第颂归何处,名应唐家十二时。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